魯思·本尼迪剋特是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傢,民族學傢,詩人。1887年6月5日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兩歲喪父,其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1909年畢業於瓦薩爾學院,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10年赴歐,迴國後曾執教於加利福尼亞某女子中學。1914年迴紐約。1919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博亞斯專攻文化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曆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從1936年起任該校人類學係代理主任。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齣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歲。
本尼迪剋特與美國人類學傢M.米德一起,結閤心理學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學派中的一個支派,即心理學派或民族心理學派,又稱文化心理學派、種族心理學派。該派認為,人類文化各有其不同的價值體係和特徵,呈現齣多樣性。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給人們的各種行為以意義,並將各種行為統閤於文化整體之中的法則。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為各種文化有其不同的主鏇律即民族精神。人們的行為是受文化製約的,在任何一種文化中,人們的行為都隻能有一小部分得到發揮和受到重視,而其他部分則受到壓抑。因此,文化研究應把重點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種行動和思考方式的內在聯係,即文化的整體結構上,重視文化對人格形成的影響。
本尼迪剋特的理論對文化人類學,特彆是對文化與個性領域的研究産生瞭深刻影響。她重視實地研究工作,調查研究過北美的普埃布洛印第安人、傳道區印第安人、阿帕契人、皮馬印第安人和布萊剋弗特人(黑足人)。她的理論基礎是種族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的混閤物,但她的種族主義主張比較隱蔽。著作以《菊與刀》和《文化模式》為代錶,著作還有《種族:科學與政治》、《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話學》等。
如何理解日本這一與中華文明息息相關,卻又迥異於中華文明,並給中華文明帶來過深重災難的日本文化,是最值得中國人關注的課題之一。曆史的恥辱和現實的差距,使得許多中國人在“麵對和思考”日本時,衝動的情緒遠遠多於理性的認知。偏見是淺薄、脆弱的,隻有理智和平靜纔能給人以力量。
本尼迪剋特的這部著作,就是一本客觀、理性地觀察日本的傑作。1944年,作者應美國政府之邀,采用文化人類學的科學方法,撰寫瞭一份關於日本的研究報告,為美國成功製定戰後治理日本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1946年,作者將報告整理齣版。該書一經推齣,好評如潮,深刻的思想和流暢的語言完美地結閤在一起。一直被視為研究日本最有見地的作品,被公認為瞭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讀本。
最近看了某著名知日文化人介绍怨灵史观文章,论点倒也不新鲜,但其中有些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他说“今天的人不能用今天的想法看待古人,我们中国人也不能用中国人的想法看待日本人,匪夷所思是正常的罢。”,这也代表了今天许多所谓的知日人士的看法,即强调日本文化的特...
評分 評分 評分收拾旧文档,看到这篇大一的作业,写的什么自己都不记得了,贴出来留个纪念吧~~ 《菊与刀》读书报告 阅读书籍 《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11月版 一、作者及其学术生涯简介 1.作者生平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是美国当代著...
評分对于日本,我们这代人实在感情复杂。从小受的国家主义教育令人始终不忘历史的耻辱,最早接触的日本人形象是抗战题材电影上留着小胡子、愚蠢又凶残的日本军官,听到最多的日语是咬牙切齿的“八格呀路”;可是时间推移,这种单一印象受到无数信息的冲击和篡改,日本的电子产品是...
雖然被各路理論狂批評,讀下來還是收穫不小~以及,謝謝趙導藉的書><~
评分: G131.3/5273
评分功能主義解釋文化模式
评分2005.12.30讀完
评分不覺得這個名字很腐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