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與刀

菊花與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九州齣版社
作者:本尼迪剋特
出品人:
頁數:234 页
译者:馬小鶴
出版時間:2005-1-1
價格:2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195231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化
  • 日本
  • 社會學
  • 菊花與刀
  • 文化
  • 文化研究
  • 人類學
  • 曆史
  • 日本文化
  • 社會習俗
  • 曆史研究
  • 民族性格
  • 菊花象徵
  • 刀劍文化
  • 傳統價值觀
  • 生活哲學
  • 身份認同
  • 文化衝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如何理解日本這一與中華文明息息相關,卻又迥異於中華文明,並給中華文明帶來過深重災難的日本文化,是最值得中國人關注的課題之一。曆史的恥辱和現實的差距,使得許多中國人在“麵對和思考”日本時,衝動的情緒遠遠多於理性的認知。偏見是淺薄、脆弱的,隻有理智和平靜纔能給人以力量。

本尼迪剋特的這部著作,就是一本客觀、理性地觀察日本的傑作。1944年,作者應美國政府之邀,采用文化人類學的科學方法,撰寫瞭一份關於日本的研究報告,為美國成功製定戰後治理日本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1946年,作者將報告整理齣版。該書一經推齣,好評如潮,深刻的思想和流暢的語言完美地結閤在一起。一直被視為研究日本最有見地的作品,被公認為瞭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讀本。

著者簡介

魯思·本尼迪剋特是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傢,民族學傢,詩人。1887年6月5日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兩歲喪父,其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1909年畢業於瓦薩爾學院,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10年赴歐,迴國後曾執教於加利福尼亞某女子中學。1914年迴紐約。1919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博亞斯專攻文化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曆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從1936年起任該校人類學係代理主任。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齣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歲。

本尼迪剋特與美國人類學傢M.米德一起,結閤心理學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學派中的一個支派,即心理學派或民族心理學派,又稱文化心理學派、種族心理學派。該派認為,人類文化各有其不同的價值體係和特徵,呈現齣多樣性。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給人們的各種行為以意義,並將各種行為統閤於文化整體之中的法則。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為各種文化有其不同的主鏇律即民族精神。人們的行為是受文化製約的,在任何一種文化中,人們的行為都隻能有一小部分得到發揮和受到重視,而其他部分則受到壓抑。因此,文化研究應把重點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種行動和思考方式的內在聯係,即文化的整體結構上,重視文化對人格形成的影響。

本尼迪剋特的理論對文化人類學,特彆是對文化與個性領域的研究産生瞭深刻影響。她重視實地研究工作,調查研究過北美的普埃布洛印第安人、傳道區印第安人、阿帕契人、皮馬印第安人和布萊剋弗特人(黑足人)。她的理論基礎是種族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的混閤物,但她的種族主義主張比較隱蔽。著作以《菊與刀》和《文化模式》為代錶,著作還有《種族:科學與政治》、《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話學》等。

圖書目錄

譯者的話
第一章 研究課題――日本
第二章 戰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守本分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負恩於曆史和社會的人
第六章 報恩於萬一
第七章 “義理最難堪”
第八章 洗刷汙名
……
附錄 評價與批判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按:不知大家手中的《菊与刀》有无这篇文章在附录,川岛武宜的评论是我手头能见到的相关文章中最具学术性和批判性的。本文在高度肯定本尼迪克特的学识能力、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不光从细节问题上指出了若干问题,还指出了本书的一些方法局限,比如历史视角的缺失、将日...  

評分

按:不知大家手中的《菊与刀》有无这篇文章在附录,川岛武宜的评论是我手头能见到的相关文章中最具学术性和批判性的。本文在高度肯定本尼迪克特的学识能力、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不光从细节问题上指出了若干问题,还指出了本书的一些方法局限,比如历史视角的缺失、将日...  

評分

死亡=悲哀=美,这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一个等式。 死亡在到来的那一刹那,如同樱花绚烂地飘落,这是美的极致,也是他们所想要的理想状态。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亡意味着纯洁、干净和超脱。他们毫不畏惧死亡,坦然地面对死亡,欣赏死亡,而且他们像是在体验死亡,甚至乐于...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本尼迪剋特真乃一牛人 雖然受限於調查條件 東西方文化 以及時代的限製 她的看法不能完全說是很正確 但是作為一個從沒有到過日本的人寫齣如此有深度的作品 可算是人類學社會學研究的模範瞭

评分

不覺得這個名字很腐麼

评分

經典,我還是喜歡這一派

评分

文化人類學的能力!!!!

评分

我覺得吧,這書其實還真沒有薩蘇的與鬼為鄰寫得好。。並且在當下日本衰落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的情況下,瞭解日本人已經沒有當年那麼重要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