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是有介绍关孩子的健康发展,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关于《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案例部分,要说明两点:一、有些案例的记录对象是发展不够好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我们都用了化名。二、本书收录的案例跨越10年,由于时间跨度太大,某些案例的记录者已经不详,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主要内容: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瞳.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儿童生活片段,读起来饶有趣味,让你看到儿童的不同的侧面,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行为和特点。 作为1岁宝宝的家长,学习儿童教育理论时,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往往只能靠想象,因此会一知半解。而这本书的素材给了你理解、思考教育理论的实际材料,从这点说,这些活...
评分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写得缺乏重点,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告知概念及现象,让父母去自行理解怎么去做的一本书。我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应该去当拿来主义。个人觉得这本书不错,让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发展需要和心理活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件特别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理所当...
评分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还是很吸引的,能不费劲地很快地看完。这比直接看蒙台梭利的书要省事不少。 跟很多做父母的同事、朋友都有交流,发现有时候他们说的孩子的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费解的事情,有很多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到,我也藉此可以“扮专家”地跟他们说,“这是XX敏感期”...
评分“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本书列举了许多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敏感期表...
评分带孩子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自己的耐心、爱心与意志都是一种考验,尤其是身为孩子的父亲,尽管十分疼爱宝贝女儿,但说实在的,哄着一个不会说话、不能自理、走路都走不稳的小家伙,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特别是一岁左右,她...
甜妞一直在不断经历各类敏感期,我也在努力学习。所谓敏感期,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内在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如果在这个敏感期处理得当,则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否则,可能会留下遗憾与阴影。这一点主张,与佛洛依德的儿童期决定论有些相似。在蒙氏教育法下,主张对于儿童的敏感要因循善诱,富有耐心,不作过度打扰,让孩子安全、平稳、自发探索式地度过这个阶段。本书提供了系列案例,有些拖沓,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评分朋友喜得麟儿……应景顺便下载来看,涨姿势了……
评分生动的事例,一个个儿童生活的片段,给了你思考的素材。有些提示也非常好。
评分很好~
评分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写得缺乏重点,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告知概念及现象,让父母去自行理解怎么去做的一本书。我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应该去当拿来主义。个人觉得这本书不错,让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发展需要和心理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