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多彩世界……孩子们得救了,李跃儿也得救了,未来世界是也得救了。
人类于生就爱学习,但为什么我们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我曾经碰到这样样的事情——有的孩子甚至把学习当成了敌人!孩子的天性爱唱爱跳爱画画,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曾走进艺术课堂?
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作者李跃儿历经二十二载,亲自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
这本书名气很大,说是看李跃儿,这一本足矣。可能期待太高,看完感觉没有传说中的好。特别是整体结构混乱,小标题莫名其妙,再次看的时候,翻看目录就不知道看到哪了,看过的内容在哪一章节。 李跃儿在教育实践中的很多实例看了很有感悟,特别是第一个杨一帆的例子,看...
评分1.如果家长不懂什么是创造力,不会欣赏艺术,那么当孩子进行创造的时候就无法识别出来。比如只会按照画的像不像为标准,而把孩子富有创造力的画画视为差 作! 2.哭是一种诉求,孩子哭的时候家长应该倾听。哭完了再来解决问题 3.我们说过“在错误中成长”,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
评分很多人都说了这本书的好处,当初也是看了很多评价才去买的。 看完之后有些失望,怎么说呢,不知道用杂乱无章评价是否合适。 虽然书中涉及到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生理、心理、艺术教育、社交,不过作者的语言实在是有些繁琐不堪,以至于让我慢慢都失去了读的劲头。...
评分目前正在孕期,经历了当初的惊喜、紧张与慌乱后,总算是安静了下来,安安静静地等待做妈妈。以前一直怕怀孕,哪怕做了很多的准备,却还是害怕,总觉得自己也还是没长大的孩子,又怎能对另一个生命担负起责任。而事实上却不是,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小家伙越来越不安分,自己好像...
评分“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那是人的天性,在我的感觉里,它就像空气,被我呼吸着。我已经意识不到爱的存在。” 这大概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的重点吧。 刘黔敏老师推荐我看李跃儿的书,实际上距《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出版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
很多案例,一眼就能看出李老師的親身感受是多么深刻。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收集,待整理分享。前面的情感分享就快要达到一个提升,可惜书的字里行间让人看见了面对父母习惯性思维的悲哀,李老师自己教育孩子先前的情况也都提醒我们教育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她在所幸大家都开始思考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的更远,究竟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尤其是父母,其次才是老师。看此书的时候接二连三地点头称是,再接二连三地觉得费力与无奈。根本的东西就在那里,谁都看到了,谁都想要做些什么,只是谁都有心无力,谁都要来拿走孩子们的幸福!
评分这个大白话,读着就差多了.
评分这个大白话,读着就差多了.
评分农夫老爷爷的故事和医生的故事读给娃听他很感兴趣
评分农夫老爷爷的故事和医生的故事读给娃听他很感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