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多彩世界……孩子们得救了,李跃儿也得救了,未来世界是也得救了。
人类于生就爱学习,但为什么我们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我曾经碰到这样样的事情——有的孩子甚至把学习当成了敌人!孩子的天性爱唱爱跳爱画画,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曾走进艺术课堂?
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作者李跃儿历经二十二载,亲自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
人最大的特点是生来就爱探索爱学习,不爱学习是因为学习方法没有。与孩子精神愉悦的需求相对应,放手学会更好。 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人的,是提升人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长智慧,传达知识。知识不是教会而是自己发明自己找到,知识转化为经验和智慧。 道德判断能力决定道德实施...
评分书前半部分的几个案例很感人,主要是纠正一些父母对待教育孩子这个问题的态度。爱是教育的前提,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后半部分很多是讲教学(特别是绘画和阅读)当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也是建立在作者提倡的原则之上的。
评分总体来说,由于李跃儿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为的限制,这本书的结构和语言组织比较混乱,使人没法抓住中心思想,而只能靠大量使用“失去灵魂”之类的断语来为每一章节匆匆结尾;对艺术品的一些看法过于粗浅,也容易误导读者。 也许由于李跃儿居住在西部,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
评分近日,“1000人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读者们一同读书时还需通过【书之心】app线上分享读书心得,每天互相督促完成规定阅读量。此次活动邀请到西南政法大学严文强教授作为首个领读者,召集1000人与他共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你了解如何给孩子创造幸福的成长环境。 我们...
一个个被父母以爱的名义被剥夺了幸福的孩子。书中案例过于独特,现实中的孩子大多只是会有些影子,所以要以这些例子来串起对孩子爱的教育的系统性认知似乎并不容易,不过即使只是记下这些零散的透着爱的观念,多少也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多一点点幸福感,心,可以稍稍地纯净健康一点。
评分这个大白话,读着就差多了.
评分如果你没孩子,至少可以知道谁拿走了你自己的幸福。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没发展起来,还可以知道它是怎么被埋没的。
评分这个大白话,读着就差多了.
评分看这本书的人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狂热追捧李的思想,对此书惊为天人。另一种通常是读过一些儿童教育或蒙台梭利著作,了解李对教育的曲解,一边看一边心疼买书的银子。从写作上来讲,经常是描述了表象,吹嘘了自己解决的如何成功,但究竟是怎么解决的,读者最想知道的部分,没有。看完此书,难得的毫无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