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双城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英] 查尔斯·狄更斯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宋兆霖
出版时间:2011-11
价格:30.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0214890
丛书系列:世界文学文库(全译本)
图书标签:
  • 狄更斯
  • 英国
  • 小说
  • 外国文学
  • 名著
  • 英国文学
  • 双城记
  • 经典名著
  • 双城记
  • 小说
  • 经典
  • 文学
  • 历史
  • 爱情
  • 战争
  • 人性
  • 社会
  • 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那是个最好的年代,那是个最坏的年代

有史以来最悲伤的仇恨和最缠绵的爱情

一百年多年来全球累计销量2亿多册 英国原版插图 大师译作

2012狄更斯时代 华美呈现

《双城记》是狄更斯作品中故事情节最曲折惊险、最惊心动魄的小说之一,小说以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上演了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强烈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的读者,而且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十四部揭露、抨击当时英国社会的巨著的突出成就,开创了现实主义新时期,被后世尊奉为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幽默、讽刺的巨匠,语言大师,“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也理所当然得到马克思很高的评价。 狄更斯于一八一二年二月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父亲是海军军需部门的职员,由于欠债进了债务拘留所,全家生活陷于困境,也搬进拘留所,当时,十二岁的狄更斯已在一家皮鞋油作坊当学徒,在阴冷的地下室里干贴商标等杂活。《大卫•科波菲尔》的主人公的遭遇,就是他童年经历的写照。父亲出狱后,送他去上了两年学。十五岁时,进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又自学速记,当了《纪事晨报》报导议会辩论的采访记者。业余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是大英博物馆图书阅览室的常客。他童年的不幸遭遇,他所从事的工作,尤其是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是他真正的大学。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英国经历了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延续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工业革命,经济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级矛盾更为尖锐的时代,套用狄更斯的语言来说,那是英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也是最黑暗的时代;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一方面,原始积累大大扩大,生产力迅速增长,财源滚滚而来,工农业资本家获得了暴利;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小生产者破产,沦为廉价的劳动力,从而造成了“人数最多、最集中、最典型的无产阶级”;他们的处境极为悲惨,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终于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列宁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十年间(1838―1848),这一运动经历了三次高潮,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在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提出的社会问题,群众所表达的“愤怒和不满”,也必然对当时英国的思想家、作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录信息

译序
初版序
第一部 复活
第一章 时代
第二章 邮车
第三章 夜影
第四章 准备
第五章 酒店
第六章 鞋匠
第二部 金钱
第一章 五年以后
第二章 看热闹
第三章 失望
第四章 庆贺
第五章 胡狼
第六章 成百的人
……
第三部 暴风雨的踪迹
第一章 秘密监禁
第二章 磨刀砂轮
第三章 阴影
第四章 在风暴中镇定自若
……
狄更斯生平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尽管摆脱不了古典小说的大段说教,也无法避免英伦式的亲密又略显疏离的对话,没有现代小说繁杂的叙事手法,小说仍旧靠单纯讲故事取胜。 恩怨情仇,故事很简单。亚历山大•曼奈德医生囚于巴士底狱中十七年,出狱之后,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幸而在女儿露西照顾关爱之下得以开...  

评分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但我猜知道这句话的人并一定小说《双城记》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这句话为何而说。如果想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以及为何说写出这句经典名句,那自然是要读读原著的。 “---简而言之,...  

评分

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巴士底狱被攻占。史称巴士底日,现为法国国庆日。 巴士底狱(Bastille)是一座曾经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坚固监狱,高30米,围墙很厚,共有8个塔楼,上面放有大炮,监狱内设一军火库。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  

评分

狄更斯的此书最初读到的只是片段,后来找来完整的全书来读,这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过去多年之后,对于此书最深刻的印象却不是关于主人公的爱情线,而是那些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描写。书中的法国大革命似乎不同于我们历史教科书的那场大革命,各种残暴与死亡交织其中,这或许...  

评分

他们说,喜欢Carton的人都有柏拉图式爱情的倾向。 他们说,喜欢Carton的人都是爱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可是有谁,真的懂得Carton? Carton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谜。从开始他在法院上漫不经心的表情,到后来,神奇的出现在了法国,狄更斯只是描写他,却从来没有给出解释。为什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最混乱的时代。

评分

是我喜欢的风格

评分

劳驾,您还能翻译的更让人费解点儿么?

评分

我印象很深的一段是,卡顿送去刑场之前,被一个小女孩发现他是假的达内,小女孩轻声说,你替他去死吗?嘘,是的。我一直很喜欢一首苏联歌,里面有句歌词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一千多年前,有个叫王翰的写了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我其实到现在都觉得,卡顿为露西的牺牲,就应该是爱情本来的样子。这点上,狄更斯一点不伟大,他真的是很通俗的小说家。

评分

用一种死代替另一种死,说得太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