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贫民之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开始小说创作,写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3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创作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
文/宝木笑 当老舍先生在1944年用“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为其百万字的小说《四世同堂》开篇时,这部伟大著作其实就已经选择了一条更贴合中国人性格的宏大叙事之路。这部老舍先生生前自认为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其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从1941...
评分 评分《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其中,第三部《饥荒》因各种历史原因未能完整发表,手稿也在变故中遗失,始终是一大遗憾。 2014年,经多方努力,赵武平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的浦爱德档案中,找到了《四世同堂》的英文译稿,其中第三部《...
评分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
评分69天。老舍先生在结尾为地狱后的天堂打开了大门,但当时的他可能万没想到,地狱之后是更可怕的炼狱。没过多少年,新的冠晓荷,祁瑞丰们,会以新的面貌卷土重来。 Ps:为什么只扔了两颗原子弹呢?!
评分北平受难图,国民泣血书。战场杀人,沦陷吃人。老舍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对北平的眷恋,对蝇营狗苟,吃里扒外的汉奸、特务,对涂炭生灵的鬼子的无情控诉,虽把人物脸谱化严重,但他的激动正好印证了他的话:一个被征服国家的悲哀和痛苦,是不能像桌子上的灰尘那样一擦就掉的。我坚信他死时一定像自己笔下的名士钱默吟一样,铮铮铁骨投湖自尽。读罢此书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摸摸良心。
评分北平受难图,国民泣血书。战场杀人,沦陷吃人。老舍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对北平的眷恋,对蝇营狗苟,吃里扒外的汉奸、特务,对涂炭生灵的鬼子的无情控诉,虽把人物脸谱化严重,但他的激动正好印证了他的话:一个被征服国家的悲哀和痛苦,是不能像桌子上的灰尘那样一擦就掉的。我坚信他死时一定像自己笔下的名士钱默吟一样,铮铮铁骨投湖自尽。读罢此书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摸摸良心。
评分可能是十八岁,或者十九岁读的吧。对我的意义不啻于一声闷天雷。即使此前读书无数,但是真正带我走进纯净文学世界的,还是这一本,——《四世同堂》,此后,我读完了老舍先生的所有书。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是溶入我灵魂中的一个名字。
评分完美诠释了昆德拉那句,“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真理,但所有人都有被理解的权利。”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