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是麦克尤恩1998年布克奖夺冠作品,备受各界好评。在凄冷二月的一场葬礼上,两个男人相遇了——克利夫是有名的作曲家,弗农是一家全国性大报的主编,而死去的莫莉则是他们先后曾经用过的女人。两人对对莫莉死前遭受的痛苦深感痛惜,于是他们达成协议:如果对方不能有尊严地活下去时,对方可以随时结束他的生命。紧接着,克利夫和弗农几乎同时陷入到一场意外的危机,而更多意料之外的谣言与传闻令他们不知所措、反目为仇,甚至想以同样的方式至对方于死地,以泄心头之恨。阿姆斯特丹将上演一部怎样的好戏?邪恶、奸诈、欺骗、背叛、罪孽、谋杀……人性的种种在此淋漓尽致地展开。
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苏塞克斯大学,于东英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他已经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永远不要以为别人有多了解你,当你把你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展露给你所谓的朋友时,你也将自己置身在了别人的砧板之上。人生来是教人孤独的,不要祈求灵魂的同行,只要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倾听内心最真实声音,所谓的痛苦才会离你远去。只有不相信自己的人才会想要通过伤害...
评分摘自《新浪博客》 作者:诗哲魂 前几日子,在电视播放一个英国人在荷兰实施了安乐死全过程的录像之后,我遇到了麦克尤恩的小说《阿姆斯特丹》,在散漫中读了起来,我理解了安乐死是怎么回事,在回味真实的阿姆斯特丹发生死亡事件,让我内心得到前所未有的震惊!其实,这...
评分“…allows me to deceive all, allows me to reach my end, allows me to arrive at my Amsterdam.” Perhaps Clive Lively had thought about that when he came to his symphony orchestra in Amsterdam, a place where euthanasia has been permitted. But the author did ...
评分不知为何都说这本不是典型的老麦风格?难道只是因为没有涉及到早期典型的极端的性欲、暴力等内容?一个作家的风格决不是因为他涉及的题材内容决定的啊,哪怕那是使老麦声名鹊起的最初。在这本小说里,清峻之极的语言、表达,还有那种利落的急转中扑来的尖利的阴暗、悚然都是多...
评分虽然都死得难看,但并不代表不存在道德困境,其根源是评判尺度的缺失。比如弗农方面,个人恩怨,一己或小范围私利,如果混杂着政治因素,那么卑鄙与智慧、残忍与勇气的边界就变得模糊不清。杨壮士就是我们的实例。 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也加速人的堕落,在令人窒息的快节奏中总是倾...
软。
评分一般
评分这一本真是脱离了正常轨道的麦克尤恩,拥有同一情人的好基友相爱相杀同归于尽,黑色幽默。
评分缺乏力量
评分三星半,读的英文,没有读前面的译版,不知道翻译的如何。麦克尤恩的长篇没有短篇那种精准的狠,短篇字字是针,长篇好看但是不觉得那么够力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