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小说出版一年后,因卡尔维诺溘然长逝而成为绝响,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每一部都达到极高的水准,表现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他于1985年猝然逝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他的创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最早,是在《蓝胡子-20世纪末世界文学作品精选中篇小说卷.2》(吕同六/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一书中读了《帕洛马尔》。近时将此书翻找了出来,重温,稍微认真一点儿读,不禁连声失笑——因为跟着卡尔维诺发动想象力,卡尔维诺动辄就把我逗笑了。 先看全...
评分 评分(一) 在一些有关卡尔维诺的评论中,以下这段尤其令人动容, If Mr. Palomar personifies Calvino, as many critic conjecture, then his character summarizes the course of the author's evolution, both in life and literature. In youth, like his boy Pin, Calv...
评分观察世界,思索世界。这似乎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然而现实却是,我们往往沉浸于或者羁绊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在无休止的偷菜或者植物大战僵尸中一次次的获得精神上的欢愉,直到大脑处于停滞的状态,一切情感对于自己来说都已经麻木。 有人会说,周围的世界有什么可观察可思...
评分卡氏的最后一本小说,与其说是“帕洛马尔”这一人物的所见所想,莫不如说是以一个个短篇为载体的概念解读。通篇读下来觉得卡氏最主要的人生态度还是不可知论吧——既然不可知,所以惟有用狡黠的态度来应对,这样在探寻什么而终不能得之后才能较容易释怀。这个帕洛马尔的人物特...
一本彻头彻尾的闲书,竟有如此多的细节描写。我相信细节是有意义的,但不是现在我所需要的。
评分轻盈明快。卡尔维诺观察生活中各种细微复杂变化的本质,十分精准。但不同于格里耶的零度写作,更具思辨性。最后部分从宇宙的思索,回归自我,“我们不能抛开我们自己去认识我们身外的任何事物。宇宙是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我们在自己心里早已了解的东西”p142 (又想重读《宇宙奇趣全集》了
评分我只能说,一个文学家有当哲学家的野心注定是失败的~
评分行间距大也就罢了,字间距大得能供帕洛马尔先生想象整个宇宙。“模式之模式”、“世界观察世界”、“如同镜子的宇宙”等最后四五篇更有感觉。页151“他决定开始着手描述自己一生中的每个时刻,只要不描述完这些时刻,他便不再去想死亡。恰恰在这个时刻,他死了。”终。
评分持骄矜心态阅读这本书的我与其承认我读不太懂这本书不如死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