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不是关于性的,而是关于自我拯救的。 ——亨利•米勒】
亨利•米勒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其早期作品首先在法国出版,1944年盟军来到巴黎后发现了米勒的作品,遂争相传阅,并偷偷带回英美等国,米勒顿时成为美国最富盛名的“地下”作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书“不足以引起性欲”,《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解禁。
★ 亨利•米勒——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 旅居巴黎的变形生活 遭禁二十多年的自传体启示录
★ 精神世界的诅咒“散文诗” 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
★ 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在巴黎的孤独吟唱
★ 荒诞人生观、虚无主义思想、离经叛道、凤凰涅槃的完美文本呈现
★ 入围《时代周刊》“1923——2005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 入列《1001本死前必读之书》
★ 入围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 入围《卫报》2009年“1000部大众必读小说”
★ 入围Esquire杂志2011年“75本大众必读之书”
《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描写了米勒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旅居巴黎的生活经历,同时通过对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夸张、变形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诘问了在这个杂乱无序、肮脏的世界生存的意义。该书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读者,19 61年在美国解禁后更是成为畅销全球的文学名著,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欧美文坛。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l-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厂“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
1980年,我出生的那年,亨利·米勒死了,89岁,也算高寿。 差不多又过了十几二十年,我读到了一本名叫《北回归线》的书,简简单单一个开头断断续续差不多看了半年,没耐心,看不进去,就像现在看的这本《空调噩梦》一般,这就像跑步一样,总有一段很让人自我斗争...
评分他的书我第一次看,是在大三或大四(88-90年)在台北公馆金石堂书店翻阅的。我只看了一两页,浏览几句。 很多年后,00~10年间透过网络买了这本,也就是我当年在书店翻阅的这个版本。听说绝版了,那就来试着买一下,想拥有它。这次我还是只读了一两页,大概是前言或第一章。 我...
评分最初听说此书,提及者兴奋异常,像描述新大陆一样,奈何中文版断货,买了本英文来看——迅速发现水平不够,读着读着就不知所云了。只好转投中文电子版。最近重拾英文版,比照之下发现人大版的翻译总体而言趋于求稳,有些意思模糊婉转的地方他也译得很模糊,估计是力求中文看上...
评分“米勒的作品最具代表意义的一点是,他既不想推动历史进程前进,也不想把它往回拉,他只是忽视它。他比绝大多数'革命的’作家还坚信,西方文明终将灭亡;只不过他不觉得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罗马正燃烧的时候,他在闲逛,而且,跟绝大多数也在闲逛的人不同的是,他在闲逛的时候...
评分"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遭厄运,也许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希望活下去。如果是这样,那就 让我们发出最后一声听了叫人胆寒、叫人毛骨惊然的吼叫吧,这是挑战的呼叫,是战斗的 怒号!悲伤,去它的!挽歌和哀乐,去它们的!传记、历史、图书馆和博物馆,去它们的 !让死人去吃掉死人...
一部充满淫秽语言的作品,但它确实真诚的,纯粹的,不虚伪和造作的,就如同青春的模样一样。我喜欢那些分别描写巴黎和美国的语句,也喜欢评论爱与性的言语。很喜欢那句“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不过也不必泄气”。可不就是这个理。
评分好难评价,因为看不懂。。但最后一章很不错,今天列车晚点,一口气读完。
评分想了解过去的巴黎吗
评分这惊人的才华!在他绝妙的描写里看到了超现实主义美学,迷惘的一代,意识流,荒诞和黑色幽默,存在主义,极端的离经叛道,“自动写作”……无数表达在他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疯狂!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作家!
评分我终于在2012年年尾把北回归线读完。亨利米勒的写作有一个强有力的美学内核,包裹着的是美术史和法国思想运动的细胞质。但这些的外化表现形式是一种体验式呓语,过度的写作,甚至是先验的生理方式。他的文字里既有波德莱尔阴郁的想象,又有努力从美国逃逸又不可脱身的粗俗和放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