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研究历史离不开研究《资治通鉴》。
然则,或购之不读以作装饰,或读之不懂半途弃之,或读之乏味掩卷息之。其缘由何在?
有人说,古文晦涩难解其意。的确,对于惯读现代汉语而较少古文字造诣的现代人而言,要真正读懂这部巨著可谓“难于上青天”。而借助工具书研读,将花去大量时间,于现代快节奏的忙碌生活而言,实在不可想象;
有人说,故事乏味,难开其心。的确,以“编年史”为体例的《资治通鉴》,其故事难以展开,苛求情节生动,实难司马老翁了。
为了解决这个“千年虫”问题,十二世纪的袁枢先生和二十世纪的柏杨先后分别挥舞巨笔,著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以解决“知识遗传”危机。相比较来,柏杨版则更令现代人所欢心——其以“纪事体”而改革了原有的“编年体”,使读者在轻松之中,对《资治通
鉴》的全篇事件的来龙去脉,得以清楚了解。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史书没有地图,等于有报负而没有舞台。而柏杨版《资治通鉴》则弥补了这一缺憾,精心绘制了大量历史地图,使诸风云人物各就各位,于精密的历史坐标时空中挥刀舞剑,一展雄姿,演绎千秋历史功罪。
柏杨那桀骜不驯的个性,嬉笑怒骂的文风,尽现全书始终,使读者在轻松之中,阅《资治通鉴》全部历史故事。
首先,我古文差,此书也没看多少。 只是今天无意翻到李敖的《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里面对柏杨的资治通鉴实在贬的一无是处。 别误会,我向来不喜欢李敖,什么白话文他第一。 但他找资料的本事还是佩服的。 不过还是觉得他有些证据有问题(不是指评资治通鉴)。 由于PDF无法复制,...
评分《资治通鉴》的魅力自然不必过多的描述,在史书中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的。它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的历史发展轨迹。而我们这个版本是柏杨的白话版,柏杨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至今仍然有很高的销量。...
评分公元一○二年八月,年逾古稀的班超从西域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洛阳,一个月之后便离开了人世。逝世前,这位守护西域三十载的老臣向接任者提出了自己最后的建议,然而在他走后西域终究还是陷入了混乱…… 汉朝对西域的治理,其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在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
资治通鉴太厚,实在没有勇气去读,读这本算是来补充这个遗憾。柏杨的解说其实很浅。2001年读过
评分读了三遍,受益匪浅。
评分先生的十年心血 小生也算是读完了
评分:K204.3/4949-10
评分本套丛书堪称通俗历史读物的典范。当然在历史学家看来,柏杨的很多说法值得商榷。比如柏杨多次说过,他把《资治通鉴》译成白话文之后,文言文的原著就可以废掉了。没有一个正经的历史学家会把这种观点当真,但我估计很多阅历浅的读者会信以为真。李敖对柏杨版《资治通鉴》的批判,是很有见地的。若论及史学功底,两人相距亦不可以道里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