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傳媒 電視 新聞 媒體 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 新聞學 新聞評論部 傳播
发表于2025-05-07
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是平和的、沉靜的,但始終總有力量在扣擊思維。希望在閱讀過程時時引領讀者走進電視新聞理念的深處-用以閱讀的書籍能夠伴隨閱讀者,而用以思考的書籍有可能改變閱讀者。
前言
十年前,這些滿懷理想的激情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吸引他們的是創業,十年後的今天,凝聚和吸引人纔的基礎仍然是創業-是一種創新機製使得這個集體充滿活力。盡管創業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我的同事們卻用激情和意誌矗起瞭一座理想的山巒。他們用自己年輕的感受,獨特的視角,開放的理念,全新闡釋著屬於這個時代的精神追求,宣揚著他們對生命意義和人文精神的理解。這一群誌同道閤的年輕人,為瞭追求一種不平凡的生活,為瞭給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個有分量的交待,義無反顧地走進瞭一個他們認為能夠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華的地方。
我曾任新聞評論部主任四年多,最令我驕傲的是,我曾提議並主持起草瞭評論部部訓:“加入新聞評部是我們自願的選擇,我們願意為中央電視颱的榮譽和尊嚴盡職盡責。在這裏,我們崇尚求實,公正、平等,前衛。”我至今清楚地記得那天傍晚,在北京西山賓館的一個會場裏,大傢集體通過這個部訓時的氣氛:鄭重,神聖而充滿激情。這個部訓後來成為新聞評論部特有的部門文化的靈魂。多年裏,新聞評論部乃至新聞中心的許多同仁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和中央電視颱的榮譽盡職盡責,甚至付齣瞭巨大的犧牲。他們始終令我欣賞和尊重,因為電視記錄的每個畫麵,情節,事件和故事都齣自他們之手,他們是一切優秀節目的原創者。
本書敘述的是十年中的事,但不是十年史,它隻是一個新聞改革的參與者,見證者身處其中的觀察,體驗與感悟。它敘述的是一些電視新聞改革事件以及新欄目實驗和大型特彆節目動作的過程,背景。追求和檢討,還有我對一些電視理念的注釋和解讀,而這些理念和解讀必定也受曆史環境和個人認識水平的局限。
朝發夕至,路上十年,堅定寫作的目的是為瞭來者,勇往直前麵不重蹈覆轍。
謹嚮本書編輯潘振平、插圖作者衡曉陽、張亮緻以謝意。
2003年5月
孫玉勝,吉林敦化人,1960年生。1984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經濟係,同年入中央電視颱。曆任新聞評論部主任,新聞中心主任,現任中央電視颱副總編輯。1993年以來,參與創辦瞭《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實話實說》、《新聞調查》等欄目;1997年以來,參與策劃瞭香港迴歸、澳門迴歸、國慶50周年、相逢2000年等大型直播報道。1993年獲首屆“韜奮新聞奬”,1995年當選“全國十大傑齣青年”,1997年當選中共十五大代錶。
好久瞭,大一時候法寶推薦的
評分在屬於理想者的精神傢園中,睏難的境遇是暫時的,追求是永恒的,艱辛的現實是眼前的,未來是永恒的。對他們來說,隻要精神的待遇比肉體好,生活的磨難就不難承受,因為有更值得在意的未來。所以他們對於眼前的得失不計較,不拘泥,不苟且,不輕易頹喪,不輕言放棄。我始終尊敬和欣賞為理想事業付齣全部努力的人。
評分黃旦老師的製定讀物
評分黃旦老師的製定讀物
評分隻是一個梳理
《十年》一本被称为传媒学子的必读之书,在大一整整一年被专业课老师建议买来好好读,但是即使是这么重要的一本书被老师整天念叨,即使自己买来放在书架上,若不是被写入暑假书单,或许我将很久与这本书错过。 整体来说,作者书中所述解开了我对于传媒以及央视的众多疑惑,但是...
評分如果让我来归类这本书,我会把它归类到电视学。我不知道它真正的归类是什么,但是读这本书让我读懂电视,明白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去看一个栏目,它并不细致到告诉我一个节目怎样去制作,但是它在告诉我怎样去运作一个栏目,一个电视台。怎样做好那个统筹人
評分宏观:中国电视行业的现在与未来 (孙玉胜是个实在人,有一说一,不含糊也不虚幻。他又是一个摸爬滚打于电视圈的人,用一部《十年》,把自己对电视的理解一一阐述。我将这些阐述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部分,以期领悟前辈心得。) 在开始...
評分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俞虹老师优秀电视节目评析课上。俞虹老师在列出一系列参考书目后,着重推荐了这本《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据俞老师说,这本书是她一个晚上一气呵成读完的。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想,如今的电视新闻发展日新月异,这本写在将近十年之前...
評分卷帘《十年》 作者: 王一方 2003年里,书没少翻,令我心头一震的书着实不多,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算是其中一本。 近十年里,这本书早已成为传媒业的“入行必读”。据说无数做新闻、做电视的...
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