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德国人,讲述她丈夫关愚谦和丈夫的大家庭的故事。在一个朋友家的聚会上作者认识了关愚谦这位德国汉堡大学的教授,并从一个对中国了解甚少的德国少女,成为了“中国媳妇”,成为了中国几十年变化的见证人,成为了一个中国菜的烹调高手——反而对西餐烹调不甚了了。关愚谦是偷渡出国的。她第一次到中国大陆的旅行,是在1975年,走到他家楼下,却不敢相见,连打听一下都不敢做,但此行给她留下了充满矛盾却还不坏的印象。后来去台湾学习了半年汉语,并和丈夫偷偷回大陆旅游。他们第一次到正式到中国大小行李七大件,而现在“回国”,两手空空地来,然后满载而归。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讲这个“中国家”——把最崇高的爱献给了自己祖国、为了中国富强奋斗不息的两代人,一个庞大到连中国人都很难短期理清复杂关系的大家族和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家族成员。她的许多见闻,对80后来说,都有些匪夷所思,同时,也唤起40后、50后、60后的记忆。
今天下午3点于暨南大学第二文科八楼终于见到了书中的海珮春女士与关愚谦老师。关老师满头银发精神依旧矍铄饱满,更可爱的是海老师(化了适宜的妆),说话间隙总时不时瞟向关老师,以确认他的反应。短短2小时间,两人完美合作,45年的默契与爱情令人钦羡。 海女士是下午的主讲人...
评分在单位书架上偶然翻到的。首先是被“关愚谦”这个名字吸引了,只知道他这几年在大陆活动频繁,没想到他的德国太太也能写书。因为是老外写的嘛,就没对文字抱太大期望,可没想到,这德国媳妇儿的汉语写作水平一点都不差嘛,甚至她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都比我们很多年轻人高出不少...
评分作者的外甥女我想应该是她,一晃20多年,你现在怎样?我们都人过中年步入老年了,还在奋斗吗?我曾经到你两个北京的住址找过你。你好吗?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吗?这么多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看到这本书第一感觉那个外甥女就是你。你能想到我是谁吗?不知道在此留言你能否...
评分看到过部分篇章,里边的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就连很多中国人都未曾经历,故事都是连续,独立起来又是一个一个小故事,我80年后出生,这本书的内容的年龄其实比我的年龄都要大,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都可以了解到,读起来身临其境,仿佛回到那个年代,经历了一番过去的岁月,很是有...
评分我很喜欢一些关于改革开放前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的书。这本又是个新的发现。一本从侧面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书。而且很客观。 几十年风风雨雨,很多人因为那个时代失去了很多,很多人因为那个时代又得到了许多。 从离开祖国,到异乡定居,到找机会回国,到不遗余力的为祖国的对...
海珮春真地道
评分作者天真直率、有话就说,内黑不避亲的性子大大冲淡了她得自丈夫一家的二共既得利益者陈腐价值观的气味。看到她公公是怎么动用特权为她看牙的、她老公家里那些亲戚是怎么腆着脸求他们把自己无所不用其极地弄出国的,也是饶有趣味。
评分只能说……官二代家族的生活和咱太远了,唯一能领会到的只是作为一个个体自强自立的精神值得学习。13/06/24
评分德国媳妇的回忆,语言轻快,很可爱。
评分非常有趣的一本书,几乎废寝忘餐在工余时间把它读完了。这本书是关愚谦的德国太太写的,从另一个侧面增加了我对关家身世的了解,或者说文革如何造成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历史悲剧的故事。不同于郑念写的《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着重于个人文革期间的悲催经历和内心独白及后移民国外,带着对过去的愤恨抱怨而终老的结局。我被关家成员的乐观及勤奋机灵所鼓舞,我感叹,不管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只要保持希望并灵活变通,定能适应困难,走出困境,人身没有迈不过的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