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德国人,讲述她丈夫关愚谦和丈夫的大家庭的故事。在一个朋友家的聚会上作者认识了关愚谦这位德国汉堡大学的教授,并从一个对中国了解甚少的德国少女,成为了“中国媳妇”,成为了中国几十年变化的见证人,成为了一个中国菜的烹调高手——反而对西餐烹调不甚了了。关愚谦是偷渡出国的。她第一次到中国大陆的旅行,是在1975年,走到他家楼下,却不敢相见,连打听一下都不敢做,但此行给她留下了充满矛盾却还不坏的印象。后来去台湾学习了半年汉语,并和丈夫偷偷回大陆旅游。他们第一次到正式到中国大小行李七大件,而现在“回国”,两手空空地来,然后满载而归。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讲这个“中国家”——把最崇高的爱献给了自己祖国、为了中国富强奋斗不息的两代人,一个庞大到连中国人都很难短期理清复杂关系的大家族和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家族成员。她的许多见闻,对80后来说,都有些匪夷所思,同时,也唤起40后、50后、60后的记忆。
蒙蒙细雨,夜深人静,合上《德国媳妇中国家》本书,感到真实、踏实和满足。 生在90年代,我无法相信文革,大批判,只能从不多的书籍里获取寥寥的知识,寥寥的描写。人总是有猎奇心理,越阻止我去了解的我越想了解,反而,我对文革那段时间有着很大的好奇心。 感谢那...
评分看到过部分篇章,里边的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就连很多中国人都未曾经历,故事都是连续,独立起来又是一个一个小故事,我80年后出生,这本书的内容的年龄其实比我的年龄都要大,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都可以了解到,读起来身临其境,仿佛回到那个年代,经历了一番过去的岁月,很是有...
评分 评分今天下午3点于暨南大学第二文科八楼终于见到了书中的海珮春女士与关愚谦老师。关老师满头银发精神依旧矍铄饱满,更可爱的是海老师(化了适宜的妆),说话间隙总时不时瞟向关老师,以确认他的反应。短短2小时间,两人完美合作,45年的默契与爱情令人钦羡。 海女士是下午的主讲人...
评分我很爱读传记,特别是回忆录和自传,因为许多并非作者本人所写的传记往往充满臆测,比起来倒不如读回忆录和自传,主观的彻底些。但我自己是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所以常常会想,记忆这东西,有多大的可信度、会不会随着时间渐渐起变化、又在多大程度上受作者本人的性格影响...
原本只想做个普通家庭妇女的德国女孩因时代际遇进入中国一个非普通家庭后的传奇人生,写得家常而有分寸。
评分德国媳妇的回忆,语言轻快,很可爱。
评分作者天真直率、有话就说,内黑不避亲的性子大大冲淡了她得自丈夫一家的二共既得利益者陈腐价值观的气味。看到她公公是怎么动用特权为她看牙的、她老公家里那些亲戚是怎么腆着脸求他们把自己无所不用其极地弄出国的,也是饶有趣味。
评分一般是不喜欢传记的,但对于这位嫁给中国人的德国女士实在好奇。她的经历也确实有趣,很顺利就读下去。对于德国人直接干脆的个性也有了更好的认识,看得很开心,推荐
评分非常有趣的一本书,几乎废寝忘餐在工余时间把它读完了。这本书是关愚谦的德国太太写的,从另一个侧面增加了我对关家身世的了解,或者说文革如何造成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历史悲剧的故事。不同于郑念写的《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着重于个人文革期间的悲催经历和内心独白及后移民国外,带着对过去的愤恨抱怨而终老的结局。我被关家成员的乐观及勤奋机灵所鼓舞,我感叹,不管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只要保持希望并灵活变通,定能适应困难,走出困境,人身没有迈不过的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