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义

道德经精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黄元吉
出品人:
页数:121
译者:
出版时间:1996-10
价格:4.5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4034813
丛书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精品丛书
图书标签:
  • 哲学
  • 老子
  • 道德经
  • 道家
  • 国学
  • 经典
  • 古典文学
  • 中国
  • 道家哲学
  • 道德经
  • 智慧
  • 人生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 经典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作者简介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根据黄元吉的门人流传,黄元吉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

黄元吉一生传奇异闻甚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传统内丹集大成者。自黄元吉之后,“天府乐育堂”一派在各地开枝散叶。黄元吉在四川讲课的内容,被门人编纂成书,对于现代道家内丹的修炼仍旧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

根据门人所述,黄元吉是属于道家隐仙派。其法脉传承为: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

黄裳生平于乐育堂传授之讲述,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然已经失佚。

目录信息

1 黄元吉《道德经注释》自序
2 第一章 众妙之门
3 第二章 功成弗居
4 第三章 不见可欲
5 第四章 和光同尘
6 第五章 不如守中
7 第六章 谷神不死
8 第七章 天长地久
9 第八章 上善若水
10 第九章 功成身退
11 第十章 专气致柔
12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13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14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15 第十四章 无象之象
16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17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18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19 第十八章 大道废
20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21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22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23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24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25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26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27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28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29 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离
30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31 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32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33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34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35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36 第三十五章 往而无害
37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38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39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40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
41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42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43 第四十二章 损之而益
44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45 第四十四章 多藏厚亡
46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47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48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49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50 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
51 第五十章 生生之厚
52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53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54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55 第五十四章 修之于身
56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57 第五十六章 为天下贵
58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59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60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61 第六十章 两不相伤
62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63 第六十二章 为天下贵
64 第六十三章 终不为大
65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执
66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67 第六十六章 为百谷王
68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69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70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71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72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73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74 第七十三章 不召自来
75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76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77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78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79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80 第七十九章 常与善人
81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82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知道是谁,把道德经五千言附会成披露天地奥秘与人王之道、炼气化形长生不死之书。 真是好聪明的做法……跟佛经一样,觉者领悟到的有点艰涩的东西,以实用的神通和救赎为包裹,得以被世世代代小心流传和散布。 而道德经比起其他智慧的好处是,这81段都是线头。立几十个题目说...  

评分

老子所著《道德经》,寥寥五千言,可谓字字珠玑,只言片语之间,无不闪烁着高超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它既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一部经邦济世的治国宝典,更为我们普罗大众正确地为人处世提供了行为准则。正因如此,我对《道德经》百读不厌,每次阅读,总会有...  

评分

首先,说一点题外话。《道德经》这本书的诞生过程非常有趣。当时的老子云游四方,当走到了函谷关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了盘缠,沦落到《水浒传》里那些英雄好汉寄人篱下的境地,好在他投靠的函谷关总兵尹喜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于是给了他一笔钱,要求他写一本有关道德的书。于是...  

评分

我印象中,道德经说是一本纲领性的读物 为啥说纲领呢,他其实就是再告诉你什么是道,以及道的表现是什么 这个东西吧,普通人看不懂的,就好比说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一样,你知道是这么个的道理,然而你是还是做不到,唯有得了真传实学的门人,在经过学习实作之后才反过头来看,知...

评分

今年暑假里读完了包括《老子》在内的不少书,但我感觉若只读书很快就会遗忘,所以决定今后读书尽量写下感悟或总结,也不枉我阅读时耗费的精力。 我除了这本老子没有看过其他的研究论文或注解书,仅就文本说出理解,若有言之不妥或理解错误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老子在书中所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自然是要读的。

评分

原以为《道德经》跟《圣经》应该毫不相干才对,结果开头两章把我给惊到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的无名,不就跟“I am who I am”相对应吗?有名,不就是Eve吗?第二章的,“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不就跟亚当夏娃是在吃了“辨别善恶之树”的果子后才知道罪为何物如出一辙吗?(他们不知孰为恶孰为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未犯过罪,就好比一个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不会晓得什么是光明一样的道理)。然后第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简直是三位一体论嘛!

评分

很有趣,窃以为这是一本"肘后"之书,寥寥千言,最初年幼,只是因学问而记诵,辞微旨远云云,着实无甚感觉。然而此后十余年至今,偶有一事即触及记忆中三两句,往往有醍醐灌顶之感,故有肘后之感,确实是值得用漫长的时间去慢慢浸透的文字。又及,因此而想到,幼时被要求记诵的诗书典籍甚众,晓事后心中十分抵触,因而对古时私塾科举基础教育深恶痛绝百般苛责。后来,那些被强行写入记忆曾经不求甚解甚至完全不解其意的文字,仿佛被时间和经历搅动,慢慢面目清晰起来,很多时候,是很奇妙的体验,仿佛从一杯泡着玛德莱娜蛋糕的红茶底下升起的整个贡布雷,令人微笑的惊喜。 所以,一,对于此类古籍,即便不为文言的障碍,也没有必要看什么注解版本。 二,我想我的孩子也会被残忍地推行的。

评分

有几章看不大懂。有几章我坚决不同意。

评分

自然是要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