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序论:政府行为与中央-地方关系、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等。
周飞舟,1968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央地方关系、地方政府行为与城镇化方面的研究,著有《制度变迁与农村工业化》、《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土地制度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等书,并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财政是一个国家政府的基础,狭义的政府的定义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政府在一个国家的公共领域中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执行力的强弱,需要以财政收入为行政的...
评分财政是一个国家政府的基础,狭义的政府的定义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政府在一个国家的公共领域中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执行力的强弱,需要以财政收入为行政的...
评分本书主要探讨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周飞舟认为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并导致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最为明显的是1994年分税制的改革(财政包干制改为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财政力量上升,地方财政力量减弱,地方政府基于理...
评分 评分讲述最近二十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诸多“中国奇迹”,绕不开1994年的分税制。从广义上说,它不仅是一次税制改革,更是一次财政改革、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变革。借用温总理的话,即“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
此书从财政的角度入手,阐明财政制度改革(尤其是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借此可理解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从前的三农问题与现今的房地产泡沫的深层次原因。有几丝弦外之音,虽不属于书的研究范围,仍可感知一二。
评分文眼在第十四章:看见“城乡统筹”之类的场面话还是多提防着点儿吧。财税体制和央地关系不是唯一的解释维度,是否是最重要的维度其实也值得商榷。
评分暑期挂职时何局长推荐的书,周飞舟老师的论文集。之前与朋友们的聊天中断断续续接触过不少本书的内容,一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缺失问题,二是大中城市的土地财政问题(现在已经蔓延到全国各角落甚至到镇这一级了)。第一个问题通过大领导这三五年来持续不停地扶贫政策解决了不少,第二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并且愈演愈烈,周老师写作本书时,地方城投债规模大约6万亿,而8年后的今天,地方显性债务+隐性债务已超40万亿,巨量的地方债负担已然成为我国财政、金融领域的第一大毒瘤。
评分此书从财政的角度入手,阐明财政制度改革(尤其是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借此可理解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从前的三农问题与现今的房地产泡沫的深层次原因。有几丝弦外之音,虽不属于书的研究范围,仍可感知一二。
评分把各级政府视为有自身利益的actor,将他们的行为内生化,也不是社会学的专利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国情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