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四部,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童年和少年時期、大學時期、畢業後在農村鍛煉和工作的時期、迴到北京讀研究生和從事哲學 研究工作的時期。當一個人迴憶自己的生活時,往往受與透視相反的原理支配,他會發現,幼時再小的事也顯得很大,近期再大的事也顯得比較小。第一部所寫皆兒時細小記憶,但是,童年無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因為寫在白紙上而格外鮮明,旁人覺得瑣碎的細節很可能對本人性格的形成發生過重大作用。第二部在全書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較多篇幅迴憶瞭郭世英,因為他是影響瞭我一生的人,我一生的精神追求方嚮正是之他的影響下奠定的。如果讀者想知道一個具有強烈精神本能的人是如何度過在農村的長期寂寞歲月的,也許可以在第三部中找到答案。第四部的時間跨度最大,篇幅卻較小,筆調顯得有些匆促。我對此的辯解是,許多事情正處在現在進行時態中,尚缺乏迴憶所需的必要距離。不過,我的人生之路正是在這裏有瞭基本的歸宿,因而我在這一部分中比較集中地錶達瞭我對自己和對世界的成熟認識。敏感和淡泊——或者說執著和超脫——構成瞭我的性情的兩極,這本書描述的便是二者共生並長的過程,亦即我的性情之旅。
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 《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結集為《周國平文集》,譯有《尼采美學文先》、《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少年听雨阁楼上,为赋新词强说愁。他并不算是在说愁。大致上,别人是在晚年的时候,会写一些回忆录,或者是躺在病床上,口述给他人。不过周在序言里面就已经强调,自己偏偏不这么做,在半百的时候,回顾那大半生。 我是在高三的时候读的。那时候,整个晚自习都是极其宝...
評分无时不刻的学习和思考,遥放边陲的孤寂和失女的痛楚孕育了情真意切和精致、深邃的思想,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周国平的著作,然而买了这本书读后,味道却有些杂陈,与他早期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各自朝圣的路》等相比,本书的上半部分还...
評分我拥有过的那一本,扉页上有周国平的签名. 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清癯,看得见时间的痕迹,但是眼睛明亮. 墙上有他和女儿啾啾的合影.大人和孩子都很清澈.他们在沙漠里.拍下这一刻的是他年轻美丽的妻子. 后来又有几次见他,好象样子一直都没有变. 在这本书里,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他写到的在...
評分“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他面对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需要掩饰或撒谎,自欺者所面对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童年部分我最有共鸣,青少年的激情洋溢,最让我激动...
評分学者田松曾经为"好书"下过一个定义---如果有一本书,你在读过之后,感觉如后脑勺挨了一"闷棍",脑袋嗡的一下,对以前不假思索就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产生了怀疑,这就是一本好书.当然,这是第一等好书,如同爱情一样,可遇而不可求.二等的好书应该是这样的---有很多问题一直在脑袋里面转,...
很多美景是寫齣來的,哲學傢都應該具備定義事物的能力。周國平受禪宗影響似乎不是很大,所以難免有些炫耀自己優點的地方讓人讀瞭不舒服,那些本來是可以更舒服地被彆人發現的。
评分個性與周身綜閤環境決定他是個怎麼樣的人。
评分完全是為瞭郭世英,這本書塑造瞭一個偶像。
评分喜歡第二個1/4,讓我多少瞭解瞭些文革的背景知識。最後1/4有點浮誇之感。哲學理論討論人性 太澀。不喜歡他描寫與各位名流的交情,我真不喜歡郭沫若!!(和郭世英那段還行……)能真性情的活著就行瞭,周國平也不是完人。ps高二時的生日禮物from硃昀,書裏還夾著小紙條呢。
评分喜歡第二個1/4,讓我多少瞭解瞭些文革的背景知識。最後1/4有點浮誇之感。哲學理論討論人性 太澀。不喜歡他描寫與各位名流的交情,我真不喜歡郭沫若!!(和郭世英那段還行……)能真性情的活著就行瞭,周國平也不是完人。ps高二時的生日禮物from硃昀,書裏還夾著小紙條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