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内容简介:美国传播学在各种教科书中已经被转化为“五W”理论、实证研究方法、效果研究以及四大奠基人的神话,然而却没有人追问它为什么以这样一副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站在知识社会学的立场上,从进步主义终结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通过解读李普曼、杜威的民主观念,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的兴衰,哥伦比亚学派的兴起以及它与法兰克福学派、耶鲁学派之间的纠葛,拉斯韦尔的思想转型,讨论了1949年传播学科在施拉姆手中成型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通过对学科建制所需社会资源的调控,借助当时的传播研究群体确定了美国传播学的边界,并也因此将其推向学科发展的困境。
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国传播学三十年(1978-2008)》、《再度发言:论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老板写的书 啃了两个礼拜终于在22号中午啃完 权当学术女开山第一本书吧 fight 说实话 后记写得真好
评分跟之前的八本书简直不是一个次元的
评分主要是从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传播学科建立的诸多问题的一个反思,贯穿的主线就是施拉姆创建传播学这一学科深刻体现的是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并从大的社会环境入手,美国从社会进步主义转向国家进步主义过程中,为了树立传播学学科的合法性,而有意无意地将具有社会地位的四个社会学者拉入奠基者的位置。详细的梳理了芝加哥学派、哥伦比亚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耶鲁学派之间的关系,打破了经典传播学教材的论述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批判性。胡翼青和刘海龙算是当前国内对经典传播理论反思具有代表性的两位青年学者。
评分要屎了
评分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所谓“传播学奠基人”的形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