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内容简介:美国传播学在各种教科书中已经被转化为“五W”理论、实证研究方法、效果研究以及四大奠基人的神话,然而却没有人追问它为什么以这样一副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站在知识社会学的立场上,从进步主义终结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通过解读李普曼、杜威的民主观念,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的兴衰,哥伦比亚学派的兴起以及它与法兰克福学派、耶鲁学派之间的纠葛,拉斯韦尔的思想转型,讨论了1949年传播学科在施拉姆手中成型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通过对学科建制所需社会资源的调控,借助当时的传播研究群体确定了美国传播学的边界,并也因此将其推向学科发展的困境。
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国传播学三十年(1978-2008)》、《再度发言:论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力图从曼海姆知识社会学角度梳理传播学科的形成,前半本还是下了功夫,言之有物的,后半本大骂拉斯韦尔和施拉姆,不仅学者风度无存,而且干货也少了,让人想起宋朝热心党争的那些正义之士。
评分要屎了
评分读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之后再看这本书,写得真好啊,当初只是无意看到,顺手买来。当然可能没有一本书是毫无漏洞的,两者也不是同一话语体系,更不必说罗杰斯的话语权,但这本书打开我看待传播学的另一视角,而在此之前,似乎没有老师在课堂上祛魅过,此外还有许多地方,真的学习了。
评分《炮打祖师爷-我的一张大字报》 从对奠基人的质疑,再到对施拉姆个人动机的质疑,深刻反思了传播学的现实图景
评分黄旦老师的在序言里讲的话是对这本书特别准确的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