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理性在康德整個哲學體係中居主導和領先的地位。道德高於認識,倫理學高於認識論,行高於知。隻有人心中的實踐理性所規定的道德法則纔具有客觀的普遍有效性,纔能成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準則。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是18世紀啓濛運動中最重要的思想傢,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傢之一。他一生著述甚豐,包括構成其批判哲學體係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和《判斷力批判》(1790)以及《未來形而上學導論》(178)、《道德形而上學導論》(1785)等。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尚未真正梳理清楚,他的三个《批判》的内在关系,也还需要进一步地阐发。我们常说,康德的“实践理性”是引向“宗教”的桥梁,这话不错,但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其中关键的核心问题又是哪些,所知并不十分确切。应该说,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意义,远不...
評分【按语:康德核心的道德观念或许极为简单,可以还原为卢梭《爱弥儿》卷4“萨瓦省牧师的信仰告白”里的一段话:“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或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良心啊,良心...
評分1.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的问题探讨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二者可结合为某种知识,其中,后者居主要地位(从这或许可以看出为什么康德只在实践理性领域作了灵魂不朽和上帝存有的假定,且说明这种假定不会扩宽思辨理性领域的知识范围)。 2.由于理性的要求,人类对知识的研究需要建立在...
評分在康德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之一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结论开始,康德说了一句被无数人传颂的话:“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面对浩瀚星空的渺小之感,...
評分在康德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之一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结论开始,康德说了一句被无数人传颂的话:“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面对浩瀚星空的渺小之感,...
康德。其實我根本沒讀懂。
评分實踐理性的對象概念,是指作為自由所導緻的可能結果的一個客體的錶象。不同於理論理性的對象,以自由的原因性而非自然因果性為前提的對象,這就是通常所謂善惡概念。實踐理性的惟一客體就是那些善和惡的客體。要考察的是意誌與造成對象的那個行動的關係而不單是意誌與對象的關係。意誌按照要達到的對象來規定行動,這就形成一般實踐理性的活動。如果意誌根據自身的先天立法來規定行動,這就是純粹實踐理性的活動即道德活動。前者雖然也是實踐理性的活動,在追求自己的欲求目的時也要運用理性,但並不純粹,這種善任何時候都將隻是有用的東西,而它所對之有用的東西則必定總是外在於意誌而處於感覺中的。後者纔是真正完全取決於自由意誌而不藉助於外部欲求對象的。
评分關文運的版本真是優點多多,文筆好,風格簡潔,術語形象準確.
评分隻有人心中的實踐理性所規定的道德法則纔具有客觀的普遍有效性,纔能成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準則。
评分這本書讀的很吃力,許多地方看瞭又看。尤其是開頭,從鄧曉芒的語境一下子跳到關文運的譯筆中,簡直有種不知所雲的挫敗感,好在三十多頁後,終於適應下來,索性迴過來重新看起。薄薄的一本書,我卻看瞭整整十天,中間反復想到兩個人。一個是達爾文,還有一個是弗洛伊德。康德先生的自愛、意誌和道德法則,多像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