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1760-1860

德国哲学1760-186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特里·平卡德 (Terry Pinkard)
出品人:
页数:417
译者:侯振武
出版时间:2019-12
价格:9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0274621
丛书系列:守望者
图书标签:
  • 哲学
  • 德国古典哲学
  • 德国
  • 哲学史
  • 德国观念论
  • 黑格尔
  • 新书记
  • 德国观念论研究
  • 德国哲学
  • 启蒙时代
  • 康德
  • 费希特
  • 黑格尔
  • 哲学史
  • 思想演变
  • 理性主义
  • 批判哲学
  • 近代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8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在一段时期内统治着欧洲哲学。它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人们思考自身、自然、宗教、人类历史、政治和人类理智结构的方式。在这部内容丰富且涉猎广泛的著作中,特里·平卡德将“德意志”的历史——从若干邦国的松散联合演变为具有特色文化的新生国家——同发展中的哲学思想的趋势和复杂性的考察结合起来。他考察了康德因革命性地强调“自我决定”而带来的重大影响,并追溯了这种影响在浪漫主义和观念论中的发展,以及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这些后康德思想家的批判。这部著作将会引起一大批读者对哲学史、文化史与观念史的兴趣。

作者简介

特里·平卡德(Terry Pinkard),国际著名黑格尔研究专家,美国乔治敦大学哲学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德国图宾根大学“荣誉教授”和“荣誉教师”,德国《哲学研究杂志》编委会顾问。学术兴趣在于从康德到现时的德国哲学,尤其是这个期间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出版有《黑格尔的辩证法:可能性的解释》(1988)、《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理性的社会性》(1994)、《德国哲学(1760—1860):唯心主义的遗产》(2002)等。

目录信息

导言:“德意志”与德国哲学
第一部分康德与哲学革命
第一章哲学革命(一):人类自发性与自然秩序
自由与批判
判断
纯粹直观
概念与直观:先验演绎
概念与直观:几点结论
概念与直观:问题与图型
“理念”、自在之物和自由
第二章哲学革命(二):自律与道德秩序
从自发性到自由
从自由到自律
从自律到道德原则
自由与政治共同体:自律与美德
自律、宗教与伦理联邦
第三章哲学革命(三):审美鉴赏、目的论和世界秩序
自然秩序与道德秩序
规范性与审美判断
规范性与目的论的判断
第二部分继续的革命:后康德派
导言:观念论与法国大革命的现实
第四章18世纪80年代:直接的后康德反应:雅可比与莱因霍尔德
康德的地位和耶拿的崛起
指向康德的理性批判:雅可比
莱因霍尔德、“新大学”与对康德主义的捍卫
第五章18世纪90年代:费希特
第六章费希特之后的18世纪90年代:浪漫派对康德的接受(一):荷尔德林、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施莱格尔
自我意识问题和后康德浪漫主义
自我意识问题:荷尔德林
自我意识问题:诺瓦利斯
施莱尔马赫:浪漫宗教与个体性的不可化约性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片断化生活的讽刺
共和主义的含糊之处
第七章1795—1809:浪漫派对康德的接受(二):谢林
谢林、斯宾诺莎和费希特的思想
自然哲学
先验观念论
历史、“绝对同一性”和艺术
重估自由
第八章1801—1807:另一位后康德派:雅各布·弗里德里希·弗里斯和非浪漫派的情感主义
道德与政治思想:重新定义康德
第三部分完成的革命?黑格尔
导言:后革命时代的德意志
第九章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新脉络中的后康德主义
黑格尔的旅行
《精神现象学》
意识
自我意识
从征服到服从理性
现代生活的历史起源
宗教和绝对知识
第十章黑格尔对理智和世界的分析:《逻辑学》
存在学说:超越荷尔德林
有限、无限和“观念论”
现代怀疑论和本质的世界
概念和推理
主体、客体和三段论
绝对理念
第十一章自然与精神:黑格尔的体系
自然
精神概念
自由
制度与实现:客观精神
成为人意义为何:绝对精神
第四部分反思中的革命
导言:疲惫与顺从,1830—1855
第十二章谢林的恢复企图:审查中的观念论
谢林1809年后的发展:中期
晚期哲学:谢林的柏林时期和“启示哲学”
第十三章“康德悖论”与现代的绝望: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
叔本华的后康德主义观念论:浪漫的悲观主义
克尔凯郭尔:后谢林的黑格尔主义?
结语:观念论的遗产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优点:(1)把观念论放进历史语境讨论,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说一会哲学说一会历史;(2)重视雅可比、莱因霍尔德、浪漫派和弗里斯这些思想资源,算是大大填补了中文文献的空白;(3)用康德悖论及回应康德悖论的不同方式,把一揽子哲学家归类为“后康德主义”,颇有野心;(4)翻译不错,流畅好读。缺点:(1)虽然主线清晰,但是关于康费谢黑的很多论述质量和国内教科书差不多;(2)用一个很大的规范性框架处理黑格尔,也许算是匹兹堡学派所开的英美风气,但是很多细节阐释总是令人心有警惕,不敢尽信。如果用导论来标定这本书,平卡德的有些立场就有点过强,私货过多。暴论:总觉得平卡德的东西在一些关键部位拎不清,大框架又缺乏可信度,即使解释黑格尔的实践哲学偶有出彩之笔,但是和Pippin也还是没法比......

评分

我读过的最有「叙事性」的德国古典哲学史:一种历史性的回声,直接指明德国古典哲学与历史,与革命的关联,并指向一种绝望的叙事美学:一百年的努力,都在弥补一个至今都不可能弥合的断裂。

评分

本书讨论了观念论的遗产,即我们即有自我规范的自我意识,同时它又面对着挑战。它立足文化背景上,并把观念论放在广阔的哲学史空间进行讨论。此外本书也没有非此即彼地对不同哲学家作出好坏的评价。这都使得这本书显得十分优秀。对于黑格尔部分我看得相对比较仔。就这一部分而言,作者从康德悖论来讨论黑格尔的特点。悖论表现为:我们即是我们行为的原因,又似乎是别的行为结果。作者从黑格尔表明了规范是我们在社会历史中建立起来的,这一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因为我们服从的规定为我们创立的。这种规范使得在他者中的自身关系得以可能,从而使得自由得以可能。此叙述比较有特点。但是作者一方面,为了满足这一点,对黑格尔观点有着任意的切割,另一方面,则还没有点到关键,即它是与自由与必然关系相关。此外说黑格尔反形而上学,这一点也是有争议的

评分

优点:(1)把观念论放进历史语境讨论,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说一会哲学说一会历史;(2)重视雅可比、莱因霍尔德、浪漫派和弗里斯这些思想资源,算是大大填补了中文文献的空白;(3)用康德悖论及回应康德悖论的不同方式,把一揽子哲学家归类为“后康德主义”,颇有野心;(4)翻译不错,流畅好读。缺点:(1)虽然主线清晰,但是关于康费谢黑的很多论述质量和国内教科书差不多;(2)用一个很大的规范性框架处理黑格尔,也许算是匹兹堡学派所开的英美风气,但是很多细节阐释总是令人心有警惕,不敢尽信。如果用导论来标定这本书,平卡德的有些立场就有点过强,私货过多。暴论:总觉得平卡德的东西在一些关键部位拎不清,大框架又缺乏可信度,即使解释黑格尔的实践哲学偶有出彩之笔,但是和Pippin也还是没法比......

评分

本书讨论了观念论的遗产,即我们即有自我规范的自我意识,同时它又面对着挑战。它立足文化背景上,并把观念论放在广阔的哲学史空间进行讨论。此外本书也没有非此即彼地对不同哲学家作出好坏的评价。这都使得这本书显得十分优秀。对于黑格尔部分我看得相对比较仔。就这一部分而言,作者从康德悖论来讨论黑格尔的特点。悖论表现为:我们即是我们行为的原因,又似乎是别的行为结果。作者从黑格尔表明了规范是我们在社会历史中建立起来的,这一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因为我们服从的规定为我们创立的。这种规范使得在他者中的自身关系得以可能,从而使得自由得以可能。此叙述比较有特点。但是作者一方面,为了满足这一点,对黑格尔观点有着任意的切割,另一方面,则还没有点到关键,即它是与自由与必然关系相关。此外说黑格尔反形而上学,这一点也是有争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