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1911-),波蘭裔美籍著名作傢、翻譯傢、評論傢。生於基日達尼,成長於維爾納。“二戰”中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時,曾參加抵抗組織。1951年從波蘭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任上齣走,從而與波蘭政府決裂,開始流亡生涯。1962年起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斯拉夫語言文學係教授(和榮譽退休教授)。1978年獲有小諾貝爾奬之稱的諾斯達特國際文學奬,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奬。布羅茨基稱他為“我們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或許是最偉大的”。
米沃什著作宏富,主要作品有:《鼕日之鍾》(詩集),《麵嚮河流》(詩集),《拆散的筆記簿》(詩文集),《被禁錮的頭腦》(政論集),《伊薩榖》(小說),《波蘭文學史》等。
“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1980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人生迴憶錄,呈現20世紀曆史文化廣闊的精神地圖。
1940年6月,29歲的切斯瓦夫·米沃什闖過蘇軍與德軍四道防綫,從維爾諾長途跋涉到納粹占領下的華沙。半個多世紀流亡生涯之後,他纔終於重返故鄉維爾諾,一座“從童話中長齣來的城市”。與自己的過去重逢,他迴到一種間接的自我錶達方式,開始為各種曆史人物事件登記造冊,而不是談論他 自己。
《米沃什詞典》就是這樣一件替代品。它替代瞭一部長篇小說,一篇關於整個20世紀的文章,一部迴憶錄。書中所記的每一個人,都在一個網絡中活動,相互闡釋,相互依賴,並與20世紀的某些史實相關聯。
《米沃什詞典》是米沃什親自經曆與見證的20世紀。與他一起到過人間的天堂或地獄的人,幾乎都已去瞭幽靈王國。本書是對那些靈魂的召喚,以文學這一永恒的紀念儀式,換取他們的片刻顯形。他用詞典這一相對客觀、抽離、高度濃縮的形式,以平靜、卓越的纔智,將他的時代豐富層麵的體驗,濃縮為一個個充滿高度智性和深沉情感的詞條。
有时候,我们经由文字抵达灵魂。尤其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 最早知道这本书因为一个报纸的推荐,后来,在第三极书局看到,并没抱太大的希望,我们的翻译常常弄得原作惨不忍睹,买译本总是慎而又慎,西川的鄱译非常好,当时就欲罢不能。好书常常置于床头,早晚翻翻,如果同时...
評分---------------------- 米沃什词典读起来让我感到有些吃力,原因之一在于米沃什用词典体消解了线性叙事的连贯性,以具体的词条来呈现头脑中的私人记忆,当我努力尝试用所有的拼图碎块还原一个完整的图案时,不管我能否成功,最终呈现出的结果都已注定满是裂缝。以词典...
評分前几天就计划着最近开始看《米沃什词典》,米沃什198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裔美国人,又是一个流亡者。前段看的布罗茨基、昆德拉、索尔仁琴尼等等都是流亡了都得了奖,看样子意识形态上还是有关的。(以上是些闲话)看这本书开始还以为是本小说像《马桥词典》一样,结果打...
評分其实米沃什一直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状态。 他自己一直在尽力说服自己。 他心里清楚,但是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脸面负责。 但总之这还是一本不错的书。起码我在上无趣的古代文学时能看它打发时间。
評分A~Z很多人最后都被杀或者自杀了,20世纪对特殊国家的文学家思想家影响颇深。看到最后跋写道disappearance of people and objects,消失的人和物,任何东西都不能延续,在算活的足够长的人的意识里,其他人的面孔姿势话语也在逐渐消逝,直到再也不会有人出来作证。我尽量用简薄...
還好吧。
评分有句吐槽不錯
评分當年在拉薩做過很詳細的筆記,然後把書送掉瞭,10年後,新版齣來瞭,還發廣播說這不是一本詞典,我告訴你,這就是一本詞典,就象《哈紮爾辭典》就是一本辭典。。。
评分詞典型敘事作品的齣彩之處,大概要看在拆散的詞與詞之間,如何排布齣內在的呼應效果、最終形成一個完滿而有機的整體瞭。作為一部詞典式迴憶錄,這一點上的統籌性並不好,許多作者的熟人麵目模糊地擠在自己名字詞條下,混在宏大的概念詞條或著名作者詞條中間,像是精彩電視節目中插入的奇怪廣告。
评分譯筆不錯但有文化硬傷,不識《群魔》、彆爾嘉耶夫。那些認識或聽說的聲音與麵孔將利用作者的血流和筆端迴歸生者。他們在細節中一閃而過,但至少免於被遺忘。他們在網絡中相互說明,並與宏大的世紀曆史事實相關聯。邊緣與散漫保證瞭美和自由,守護瞭曆史的傢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