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山恭一作品: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内容简介:十年前同在一所高中就读的朔太郎和亚纪是一对纯情的恋人,由相遇、相知、放学后的约会、两人去无人岛的探险,直到相爱,双方约定此生将永不分离。不料上天弄人,正当两人准备赴澳大利亚作修学旅行之际,亚纪却因患白血病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尽管朔太郎每天晚上都向神祈祷,宁愿自己受苦而换取亚纪的康复,但亚纪还是在凄凉的山谷里化为灰烬——十年后,朔太郎带着未婚妻,再度回到与亚纪榴识相恋的地方。在学校的操场上,他打开玻璃瓶,将亚纪的骨灰静静地洒向空中,白色的骨灰随风融入飘落的樱花花瓣之中,倏忽不见了。
林少华,祖籍山东蓬莱,1952年生于吉林九台。1968年初中毕业下乡务农。197S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日文专业,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并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1993年于暨南大学外语系任教,1993年至1996年于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1996年回暨南大学文学院任教,1999年调往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赴东京大学任特别研究员(Fellowship),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招收日本文学与翻译方向研究生。译有《挪威的森林》、《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等30卷本村上春树文集及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井上靖、东山魁夷等名家作品凡40余种。其中《唐招提寺之路》获第五届全国外国文学优秀图书奖一等奖(2001年),《挪威的森林》获2002年上海优秀图书奖二等奖,《海边的卡夫卡》获2003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二等奖。同时撰有中日古诗比较和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20余篇,亦从事散文创作。
片山恭一
1959年生于日本爱媛县,九州大学农学系农业经济学专业毕业。学生时代通读了包括夏目漱石和大江健三郎在内的日本近现代文学全集,同时读了从笛卡尔、莱布尼茨到结构主义的欧洲近现代哲学。也读了马克思。学士论文写的是马克思,硕士论文写的是恩格斯。二十二三岁开始创作小说。代表作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满月之夜白鲸现》、《空镜头》、《倘若我在彼岸》、《雨天的海豚们》、《最后开的花》等。
暑假的时候看的,算早了点吧。有人推荐看,以为自己会哭得洗禮嘩啦的,没想到没怎么哭。倒是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当逝去的东西过去时,就不要再执着于它了,世上还有很多别的好东西在等着你,不是吗?当真爱无法挽回时,也许还有另一段真爱。谁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段真爱呢。说...
评分http://blog.klaith.net/?p=118 前不久读高博学长送我的《挪威的森林》,懵懵懂懂;最近再读片山恭一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似乎还谈不上什么太深刻的感受——毕竟其中的爱情故事在现实或虚拟中并不鲜见,称其老套也不为过。直到 yayago 一语惊醒梦中人:“爱情是寂寞的”,...
评分真的,我向大家推荐电视剧版. 因为电影版对于原著的改动太多,丧失了那一丝平淡纯真的感觉. 我不知道为什么感动,但是就是时常在阅读中眼泪不自觉的就流了下来. 可能是因为我憧憬那份只存在于过去的纯爱吧.
评分本来开始看的时候没有理解作者要说什么 也觉得蛮恶俗的 又是情啊爱啊生死离别的 看着看着就发现作者其实要说的根本不是 爱情 这个俗套的东西 作者 是用爷爷和孙子两代人来表达失去爱人对待死亡这件事不同的感悟 爷爷用五十年的离别和最终爱人的死亡 明白其实 "倘若以为看得...
评分已经许久没有熬夜读一本书了 今天凌晨两点我读完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感动 很早就记住了这本书 当年号称打破了与我同一天诞生的《挪威的森林》的销售量 但我总觉得读一本好书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于是等到了现在 也许在最寂静的时候 才会感受到最深刻的震撼 其实单看情节 ...
爷爷的故事比主人公的更感人。可惜的地方是(1)两个故事都不够丰满(2)林少华翻译什么都一个强调,总有一种脱戏到村上小说的感觉。优点是日本人写纯爱真的是没得挑。所以还是小推荐下
评分新的开本只有手掌那么大 捏着书脊的时候 一直在想骨灰瓷罐的颜色 会有那样的时刻 觉得这辈子再也不会爱人了 但人的再生能力好像比想的要更强
评分除了一些专有名词乱翻外,整部小说很让人感动。
评分总而言之,不要看封底上的介绍和前言。片山恭一的纯爱小说。
评分默默地发现再也爱不起来这类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