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立论精辟,内容深刻,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度不小,无疑是一篇有分量、有深度的大家之作。《诗学》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如人的天性与艺术摹仿的关系,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悲剧的功用,情节的组合,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诗学》提出的某些观点――如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的观点和诗评不应套用评论政治的标准的观点――在当时具有可贵的创新意义。这篇不朽的著作集中地反映了一种新的、比较成熟的诗学思想的精华。
《诗学》强调了诗的“自我完善”,却没有提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的宗教背景,也忽略了悲剧的存在、兴盛和趋于衰落的社会原因。悲剧人物固然应对自己的抉择(或决定)和行动负责,但在某些作品里,命运(moira)的制约或神的催动是导致悲剧性结局的重要原因。《诗学》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诗学》肯定了艺术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但认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人“认出了某某人”――作者放弃了一个极好的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艺术摹仿有益于深化人对自我以及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机会。
一、什么是诗艺?诗的本质是什么?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并不只是包含现代社会所定义的,以特定的艺术形式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在古希腊,包含人的目的的活动都叫做艺术,而在亚里士多德这里,他以神学目的论的视角,把艺术无限扩大到整个自然界中,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神的艺...
评分【写在前面】 想要感叹的是,我在《理想国》的阅读期间对于诗的讨论并没有明确诗的定义,在模糊的时候,我比较容易把对现代的诗和诗人的身份理解和内容预判放回《理想国》中形成鸡同鸭讲的局面。但实际上阅读《诗学》之后,尽管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标重点地,用“诗是xxx”的结构...
评分可以在本书中看到当代西方很多理论的源头:1、悲剧的定义:目前看来亚理斯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沿用至今: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他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
《诗学》看起来没什么,基本就是《教你如何写好悲剧和史诗》,《满分的悲剧和史诗是怎样炼成的》。但是这本《哲学之诗:亚里士多德<诗学>解诂》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38411/ ,这样解读感觉好牛逼。算了,没精力看完这本。
评分他和他的老师都是外星人吧。
评分经典的文艺学之作,西方文艺论的经典,越读越感觉是逻辑学的框架在亚里士多德哪里太深刻了。。。。归纳出来了悲剧的定义,利用种差定义出了许多东西,
评分第六章是核心,十二、十四章不错。综而言之,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承续柏拉图模仿说并发挥完善),有情节、性格、思想、语言、唱段和戏景六要素。其中情节是根本和灵魂。情节的关键是突转和发现。情节应是完整的、合理紧凑、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组合,应符合可然性和必然性原则。其他要素分别予以讨论。涉及悲剧和史诗、诗的区别……原文本不多,注释解说占了大部分篇幅。阅读障碍在于过多的古希腊戏剧(悲剧)和史诗的情节,以及为数不少的希腊单词。将来或可再细读……
评分如果将《诗学》看作一篇论文,那么1-5章可称作绪论,通过媒介、对象和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6-24章可视为主体部分,有侧重点(如悲剧内容多于史诗,情节的论述多于其他五要素),有对比(如9章将诗和历史对比,23章史诗不同于历史,24章史诗与悲剧不同),论证全面并与作品分析实例结合;25章是反驳部分,设立前提(区分两类不同的错误,艺术本身的和偶然的错误),对批评家指责的归类,并提出诗评应有自己的标准;26章得出悲剧优于史诗的结论。当然,亚里士多德的论文也有不足,如第6章“用六音步格来摹仿的诗和喜剧,以后再谈”,后文却没有论述喜剧,前后不照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