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廣銘(1907―1998),字恭三,山東省臨邑縣人,曆史學傢,宋史研究大師。1932年入北京大學曆史係,師從陳寅恪、傅斯年、鬍適等。1943至1946年,曾任復旦大學副教授,1946年到北京大學執教。
1937年,鄧廣銘以《〈辛稼軒年譜〉及〈稼軒詞疏證〉總辨正》一文為學術界矚目。1939年,完成《辛稼軒年譜》、《稼軒詞編年箋注》和《稼軒詩文抄存》三部書稿,奠定瞭他在史學界的地位。隨後,又完成《宋史職官誌考正》、《宋史刑法誌考正》兩部著作。這是《宋史》成書600年來的第一次認真清理,得到史學界的高度評價。他的學術專著《王安石》、《嶽飛傳》,是研究北宋改革傢王安石和南宋民族英雄嶽飛的開創性著作,也是研究宋代曆史的重要著作。他晚年還計劃修訂《陳龍川傳》、《辛棄疾傳》,由於疾病而未竟其誌。其學術論文100餘篇,已結集為《鄧廣銘學術論著自選集》和《鄧廣銘治史叢稿》齣版。
邓广铭先生是宋史学界的翘楚宗师,学界誉其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因其对着史学的热爱,一生著作颇丰,以91岁高龄驾鹤仙去,二十载其著作却仍涣发昂扬蓬勃向上的积极精神引导力。这本《北宋政治的改革家王安石》不仅将王安石的个人际遇交待得清清楚楚,更是结合了当...
評分如果要将中国历史中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人列一榜单,那么王安石应居其首,小时候历史课本上的他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他是“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的“拗相公”,而梁启超则称赞他为“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他是“天变不足畏,...
評分历史上关于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毁之者认为他是导致北宋亡国的罪魁祸首,誉之者认为他是最伟大的改革家。读过《警世通言》或许都知道里面有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的就是王安石二次罢相途中,看到民间对他所主持变法的反应。文中杜撰了百姓以“拗相公”...
評分三次落泪。 第一在与王韶膂力用心出兵征战斩断西夏右臂一幕,看到王安石所怀的政治抱负得以粲然萌芽。 他的变法采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j法、市易法,把把持在豪强手中的余财纳入国库,改变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得下一步集中财力物力对抗敌国外患。 这是一个完整的战略...
可以。
评分改革,在中國這樣一個僵化的傳統社會裏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革者的勇氣和遠見,遠遠超齣瞭同時代人的理解範圍。
评分治史態度尚可,但意識形態過重,難以窺探熙寜變法之本質。
评分功底相當~但是意識形態色彩濃厚,治學萬萬不可如此
评分功底相當~但是意識形態色彩濃厚,治學萬萬不可如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