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廣銘(1907―1998),字恭三,山東省臨邑縣人,曆史學傢,宋史研究大師。1932年入北京大學曆史係,師從陳寅恪、傅斯年、鬍適等。1943至1946年,曾任復旦大學副教授,1946年到北京大學執教。
1937年,鄧廣銘以《〈辛稼軒年譜〉及〈稼軒詞疏證〉總辨正》一文為學術界矚目。1939年,完成《辛稼軒年譜》、《稼軒詞編年箋注》和《稼軒詩文抄存》三部書稿,奠定瞭他在史學界的地位。隨後,又完成《宋史職官誌考正》、《宋史刑法誌考正》兩部著作。這是《宋史》成書600年來的第一次認真清理,得到史學界的高度評價。他的學術專著《王安石》、《嶽飛傳》,是研究北宋改革傢王安石和南宋民族英雄嶽飛的開創性著作,也是研究宋代曆史的重要著作。他晚年還計劃修訂《陳龍川傳》、《辛棄疾傳》,由於疾病而未竟其誌。其學術論文100餘篇,已結集為《鄧廣銘學術論著自選集》和《鄧廣銘治史叢稿》齣版。
历史上关于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毁之者认为他是导致北宋亡国的罪魁祸首,誉之者认为他是最伟大的改革家。读过《警世通言》或许都知道里面有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的就是王安石二次罢相途中,看到民间对他所主持变法的反应。文中杜撰了百姓以“拗相公”...
評分昨晚跟Z聊了大半夜,其实是缘于对古代文人的不同看法,她非常喜欢苏轼,喜欢他的豪放洒脱,与世无争,喜欢他诗歌里的恬淡自然,或许这是大部分人喜欢苏的原因,其实我也非常喜欢,后来我发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给她,其实我更喜欢山野气质的诗人,但是她觉得陶渊明如果没有...
評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举措,当然有其可以议论商榷之处,但那不属于本书主题之内,故概不涉及了。” 邓老应用历史之妙,沉思…… 两条路线的斗争,亘古不变。可是等新中国的史家才发现了这个真理,晚了还是早了——悲哀!
評分邓恭三先生的这本书书不厚,但我却拖沓了很长时间才把他读完。本书的一大特点是近乎脸谱试的人物展示,正面一号人物王安石,反面一号人物司马光……这种写作方法令人非常费解,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的邓广铭先生如此标签式的写法非常不令人满意,我一度对...
評分邓是解放后宋史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同时也有一定的领导职务,所以名气就比较大了。一个人名气大了以后就会有一些效应,因此有句话叫“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这句话用在本书上,还是比较贴切的。 最近二十年里,出版的宋史研究的书多了很多,很多作者都是邓的后辈学生,但是不说...
意識形態色彩太重太重,褒貶過甚。祖師爺材料考證功底皆極好(不過拆瞭我cp=_=)
评分忙總評價王安石是一個口水黨,但是看完這本他推薦的書後,覺得王安石能夠做到這樣的地步是很不易的,和真正的改革傢張居正是沒辦法比較的,後者可是當年十年的無冕之王,所以能夠強力推行改革,王安石能夠獲得或使用的資源比不上呢,可惜,改革傢一直都會被各種詆毀的
评分王安石的富國強兵之道在北宋可以說是一道閃電,振聾發聵,奈何就有司馬光這樣的腐儒隻會紙上治天下,保位求安,逢王必反。儒士誤國編《資治通鑒》難道是為瞭寫論文用的麼?
评分韆載之後,得所知如恭三者,亦可少抒憂憤,長眠半山。
评分95頁對”子貢問政“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的評論暴露瞭鄧先生對儒傢思想的誤解或無知。通篇的階級分析(地主階級、封建社會等),對於王安石改革遭到司馬光等人反對以及最終失敗的原因籠統地歸於階級對立,而沒有看到改革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比如鄧小南老師在《王安石和他的時代(三)》中指齣的青苗法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