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据柏杨自己推算,1920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去台湾。自1950年代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台湾社会的黑暗面。目前定居台北。
柏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少年时代打过继母,青年时代从过军,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将决……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原以为人成熟的过程就是在逐渐放弃说真话的权利,身边的长辈也是往往岁数越大也就越“圆滑”,圆滑的融入酱缸并容忍酱缸,同流合污,更可怕的是从此安于现状,不思悔改。他们用“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人生阅历,来教导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完全的颠...
评分本人自命是这书中评述丑陋的中国人一份子,可惜在这里遇见更丑陋的一个人,之所以20年后这本书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是因为这里尚且有一个连书评之后2句回应都容不下的气度的发烧社会。 1.“观点过时”?! 如能看出前面所述就早就看出这个观点一点不过时。中国人捐款表示有...
评分虽然我只是柏杨的一个读者,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再回忆一些或者总结一些关于先生的事。 《丑陋的中国人》的第一版,也就是我收藏的那个版本是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是1996年在我们县城的地摊上买到的。那时候我十几岁,初中。那时候的思想政治课本上还提...
评分柏杨这本书我在大学读过,那时候我正当愤青的年纪,也觉的这本书没太大意义。通篇充满了愤怒,类似的文字现在在天涯杂谈绝对是满天飞舞。他谈到了一些大家都认可的和一些大家不怎么认可的恶习。柏杨不断的抛出自己的观点,却鲜有扎实的分析和证明,一些例子也显得牵强附会。对...
中国文化可能有它的残忍、麻木的一面,但这些缺点不是中国人独有的。所以觉得这个书有点偏颇。
评分一味居高临下地批判,但条理太不分明,文字非常情绪化,字里行间充斥着对中华民族的鄙夷,并未给出一个可能改善的办法,也许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先驱书,可依我看来,其深度、逻辑缜密度和话语组织能力还不如刘瑜龙应台甚至韩寒。
评分很不好看。已经不适宜现在的时代。书中竟然有人枉自将柏杨与鲁迅相提并论,实大谬矣。两人相差不可以道里计。柏杨思维固化,说来说去总离不开自己的那些陈腐的片面的浅薄的印象。经历虽奇,却不见得高明。得享大名,不知何故。
评分我看了一下,这本书最早的貌似1986年出版,可能时间上来说比较早,某些观念有点落伍。说实话,同样都是二三十年的东西了,我更加认同龙应台的观点。尽管批判国民劣根性比较直露,中学时读还能觉得有点振聋发聩,现在读没多大意思了,比如柏杨竟然觉得方块字变成拼音更好,我表示不敢苟同啊!
评分写来写去都在说一句话,难为老先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