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四岁时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生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早期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作品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不少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尔奎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
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本书系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的一部随笔集。随笔集收有四十八篇文字,长短不一,短文不过三、五百字,长的有一万字,大多与写作的事相关,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方面,有关与扬・安德烈结识之事,作者本人饮酒致疾等,也是书中记述的材料。
作家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和我们进行交流,而我们也在这交流中为作家的真诚所感动。的确,写作与阅读永远是相通的。
这本书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也没有中间部分。杜拉斯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存在的理由,如果这样,《物质生活》就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关于《物质生活》的笔法,杜拉斯用了一个词形容“流动”。 1930年,十六岁的杜拉斯离开越南西贡回国,她和自己的母亲、两个哥哥,还...
评分去看封面展的时候,顺便买了这本《物质生活》,打折后二十整。 电脑里也下了,但她的作品我还是愿意慢慢翻书来看。比起在电脑上仓促过目,一页一页翻过去显然有趣得多。 如果杜拉斯的小说让你太压抑,不妨试试她的散文小品。 有如手抓羊肉和三文鱼,完全迥异的味道。 《物...
评分翻书在手的时候,因为看到内封上《对热罗姆•博儒尔谈话录》的副书名,以为会是本适合在阳光下轻松阅读的精美随笔,因为杜拉斯的美,也因为她的精致。 可是在翻过几页后,暮然间开始对这个叫热罗姆的人开始钦佩起来,原因很简单:我被杜拉斯的文字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其...
评分那个时候杜拉斯已经快七十岁了,她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写的很简单:我想在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一上午九时与你做爱。她想这肯定是个疯子,后来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可是,一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有人来敲门了。杜拉斯:是谁?来人说:是我,我给你写过信。杜拉斯:你这是开玩笑...
评分女人情怀 晚上做面膜的时候,随手拿起身边的这本书,呓语似的文字,我看的有点不求甚解,只是让它们在大脑短暂停留,然后一页一页接着翻下去。 杜拉斯,大名鼎鼎的名字,第一次知道她却还是通过安妮宝贝,真是惭愧。买了她的代表作《情人》来...
这是一本随意又充满智慧的散文作品,女作家阅读生活与日常生活都在书中有着动人笔触的描述.
评分薄薄的一册,随时可以拿起来读一则。
评分这是想买来收藏的书。
评分所得有限,不如赠人。
评分推己及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