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格
桑塔格 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當前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和西濛・波伏娃、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並獲得2003年德國圖書大奬――德國書業和平奬。
《反對闡述》是蘇珊·桑塔格20世紀60年代的作品,也正是它奠定桑塔格美國"現有的目光最敏銳的論文傢"地位。今天讀者來重溫這部將評論的鋒芒遍及歐美先鋒文學、戲劇、電影的論文集,一定能從中汲取積極有益的東西,這些與自己的藝術細胞相碰撞,很可能會有新的靈感火花。
[ 2006/08/01 06:31 | by blind ] 这本书到我手里已经五个月了,距离我阅读完它也有将近两个月。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会想到谈论它。 也许是最近生活中的事情太多,在左支右绌手忙脚乱的时候,不免怀念一些超脱它们,更接近于思考的体验。就象肉吃多了,就会想念青菜,酒喝多...
評分今天看报联系到《反对阐释》的一篇短文:http://www.tianya8.net/2005/10/blog-post_21.html 再次提到这个话题源于上周《南方周末》D27版《客家文化:走出围龙屋》一文。有一段文字如下: “...我看过一个日本学者的文章,说这土楼就像一个母亲的子宫,能够吞容一切。...
評分 評分这是去年时候写的一篇评论:http://www.tianya8.net/2004/12/blog-post_02.html 苏珊·桑格塔的《反对阐释》写于1966年,不过至今我们读起来还是让人觉得道出了胸中不可言说之块垒。 阐释的身影无处不在,小至小学语文课本,大至国际形式、国际行为,我并不觉得这位...
評分一 还没有哪个作家像苏珊•桑塔格这样,坚持不懈地把批判的勇气贯注到涉足的每个领域的。现在我们要谈思考和表达的勇气问题,是因为我们被卷入了一个充满谎言和胆怯的时代。正是在这里,桑塔格的声音显得特别的响亮刺耳,不依不饶。 不知从何时起,作家们开始必须和自己身份...
毫無疑問桑塔格是站在後現代的早期的,看到瞭其朝氣蓬勃的新力量而沒有體驗到它的種種frustration。在今天的我看來是幸運的
评分年輕的戰士,隻敢去挑戰那些二流的作傢。 寫電影和坎普比較好,文學沒什麼新意,特彆是看過布朗肖之後。
评分有幾篇相當好。其中觀點,每篇文章差不太多,就是講敏感性/感受力(sensibility)——這個問題,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依然在講,隻不過路徑不太一樣:之前是反對闡釋,後來是反對隱喻。有一兩處(就目力所及),程巍老師的翻譯有問題,應該看一看英文版。
评分尤涅斯庫招她惹她瞭。。。
评分終於知道飯桌上某些人一些所謂自我觀點的引文齣處瞭,除此之外也沒什麼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