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347年),生于希腊雅典,双亲皆来自重要的贵族家族。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后受教于苏格拉底。他曾游学外地,约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一所高等学院此学院一般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亚里士多德亦曾就学于此。柏拉图的学说对于欧洲的哲学与整个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斐多》中描绘的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被认为仅次于基督之死。著有《对话录》、《理想国》等作品。
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主要著有《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等作品。翻译有《小癞子》、《堂吉诃德》、《斐多》等作品。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灵魂是否会在穿过多个肉身死亡后,也会死亡,就像人可以穿坏多件衣服,最后人也会死? 这个是本书最后一个关于灵魂的辩论的问题,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绕了一大圈,说了1+1,奇数偶数,冷与热,然后论证了他的互斥二元了,就是冷和热互斥,当然是指抽象的冷和热两个概念而不...
评分 评分标注一下,这本书理解的不够,尤其是逻辑部分待重读。) 《Phaedo》是一篇Socrates临终前演说的记录,尽管属于Plato对话集,但其实Plato并不在场,是由人转述的。 Socrates面对死亡,非常的坦然甚至愉悦,因为他相信身体和灵魂是两个部分,在他死亡之后,他可以摆脱身体的束...
评分 评分柏拉图主义的很多观点都有在斐多篇中出现。诚如罗素所言,斐多所述之苏格拉底慷慨就义就好比福音经所述基利斯督之十架受难。
评分流畅。遗憾的是书后附录的英文译本不知出处
评分我也喜欢上苏格拉底这个最聪明善良的人儿了,貌似被他说服啦,不过还是更偏爱儒家的幽明说。杨绛的翻译真的很赞。Here: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602346.html
评分(为什么自杀不被允许这个问题应该是在论证中被消解掉了吧)要让人信服灵魂不朽是肯定不够充分的啦……最让人感动的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吧@啊呀。从容冷静不后悔。译本通俗
评分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说苏格拉底的论证方法是诡辩的,但苏格拉底面对死亡的毫无畏惧,对灵魂不朽的坚定信仰让人动容,最后几页描写苏格拉底之死的细节时我忍不住流泪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