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托马斯生于纽约,受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学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与医学系主任和该医疗中心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和该院院长,纽约市斯隆-凯特琳癌症纪念医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美国图书奖。
《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汉英对照)》讲述了Medusa(美丢莎)是希腊传说中三大妖怪之一。她的头发是一条条蛇。有一个属的水母长有触手,像那妖怪的蛇发,因而得名。所谓Snail,是一种海生的蛞蝓,裸鳃类,没有壳。那篇文章,讲的是那不勒斯海水域中那一个特殊种的水母和那一个特殊种的蛞蝓结成共生关系的故事。刘易斯·托马斯一直关注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共生、依存和合作的现象。
看译文总不够舒服。这本书读起来应该可以更有趣的。 当然译者已经够强大了。实际上其中一篇关于标点符号的《句读短笺》,译得幽默感很到位~
评分小小的水母美丢莎寄生在那不勒斯湾的一种海生活蛞蝓的体表上,两种生物互相依存。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两者交换着捕食者和猎物的位置。 这是怎样纠缠不清的自我!“想想这些活物,让我起一种怪异的感觉。它们没有使我想起任何曾经见过的事。真的没有。这样的生活轮回,我从没听说...
评分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是个大人物,朋友强其做文,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等书。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一定可以成为好的科普作家,但一个大的科学家往往可以写出“深入浅出”、“妙笔生花”的科普作品,究其原因在于致广大而尽精微,博而精...
评分作者在《细胞生命的礼赞》之后的短篇作品集。也是我的科学哲学启蒙书,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多并不那么科学或者哲学,但是能够激发我的无限遐想。 如何实现几倍甚至几百倍的光速?未来战争的形式?集权和“自治”应当如何取舍?等等等等,这些看似和生物学无关的话题...
评分把科普文章寫得能夠賣錢,是一種技術——這個技術也有高下之分,前幾日看到小時候很著迷的那些“大自然未解之謎”系列又光鮮地重印擺上科普類的書架,不禁感慨這么多年國人的科學素養怎么沒一點長進——但能夠把科普文章寫得像散文或小說一樣引人入勝,讓人讀後回味無窮的,那...
刘易斯·托马斯02# 没有细胞连贯,较松散。生命的惊喜就是通过融合发生的/人类有语言,有音乐,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用地质学家看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的时间走了这么远。/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科学的应用可以限制但科学的研究不能,要容许失误,这才是惊喜可能出现的地方。/打坐,从全身绷紧肌肉开始,合眼,感受眼皮、呼吸、肌肉活动,放出意识,自由漂浮。末了,成功的话,你会开始听到“铮铮”声。那是一种若来自远方的生命最初的律动。/《马太受难曲》是人类神经中枢的声音/科学引入医学是1830年后的事情/相信每个疾病都有单一关键机制、病源/看蒙田。
评分这翻译读起来挺费力
评分从生物到文学再到哲学,一个生物观察者的点滴感悟,再一次告诫我们,对于专业要深入研究,对于生活更要深入研究!
评分最喜欢的两个医学教授之一。
评分托马斯站在桥上,看到水中的生物,想起关于自己为什么会站在桥上的问题,他认为生物、人,站在桥上,这些东西好像早已注定,这不得不让他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无知发出感叹。很想多学点生物学、物理学,从另个视角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