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生死场》的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呼兰河传•生死场》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1911年,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全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出版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目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之后出版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目病逝于香港。
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评分很多年前曾看过一遍,如今再看,震动丝毫不减。这本书的妙处,首先在于它采取了一个四五岁小孩子的视角。小孩子是什么都能看见,然而又什么都不懂的。在她的眼睛里,呼兰河这个地方似乎相当美好,仿佛每件事都透着新鲜,因为新鲜,所以也有趣。然而读者一路读下来,却渐渐地不...
评分(前话: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文章,本没打算过贴到这儿来。今天发觉豆瓣没有关于萧红的评论。无需多言,推荐萧红的小说《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不限此册) 正文:关于萧红的传记很多,大概很多人都是先了解到一点她的身世,其次才读到她作品吧。我却不是,在我读书的历...
评分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评分盖因才疏闻寡,对萧红的印象,还是缘起那篇脍炙人口的妙文,《回忆鲁迅先生》。更确切地说,是那个经典的乔衣片段,“裙子配的颜色不对,红的不能配紫的;绿的也不能配紫的”,散漫细腻的笔调,极其生活化的叙述,一下子把这位教科书教父拉下了神坛,变成了接地气的欧吉桑。 印...
读着读着,我也想起我的童年,也想起不分青红皂白,就一个劲儿老宠着我的外公……
评分读着读着,我也想起我的童年,也想起不分青红皂白,就一个劲儿老宠着我的外公……
评分读着读着,我也想起我的童年,也想起不分青红皂白,就一个劲儿老宠着我的外公……
评分天涯上看了萧红、萧军的八卦才想起来看书。
评分书中对女性的压迫很明显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