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刘小枫 哲学 思想史 文化 文学 虛無主義 中国 随笔
发表于2025-02-10
拯救与逍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拯救与逍遥》系刘小枫的代表作,曾引起中国学界很大的震动。本书讨论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并以比较的方式展开讨论。比较的双方是东西方的文化形态,其实质在于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际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
本书的比较并非坊间流行的泛泛之论,言约指博,而文辞犀利,在特定方面充分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争论。作者以其激情洋溢但不乏客观的态度对东方文明中诸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对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特出人物与思想进行了详尽分析,彰显既往文化比较之误区乃至荒谬,以突显在本书中,作者所涉猎的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承担之际可能的希望与真理之路。
本书开篇分析了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绪论研究了诗人自杀的意义,以下五章系统诠释了中西方思想在社会价值、文化背景、文学意义及思想形式上的异同。全书结构清晰、理论深刻、观点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背景、文学意义及思想形式上的异同。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重庆大学的教授。主要著作有《诗化哲学》(1986)、《拯救与逍遥》(1988)、《走向十字架上的真》(1994)、《这一代人的怕和爱》(1995)等。
现在看来也写得很好啊。据说1988年版有出现过“中止中华文化”这样的激烈主张,这版已经没有了……
评分#无关内容# 这个版本的封面材质跟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拆了封套之后一模一样,神奇高端洋气的墨绿色缎面啊!甚至内页也能联想到,每每翻开都觉得压力山大……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像!!
评分对小枫老师信教还是感到很开心。虽然还是哲学化,不易读懂,但字里行间信的润泽还是感动了我。//还是对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那里有感触。
评分果然重看就脱粉了。搞了点现象学的东西来分析中西文学。夹带私货,传教立场太明显。文笔很好。中哲部分看着有些尴尬。
评分果然重看就脱粉了。搞了点现象学的东西来分析中西文学。夹带私货,传教立场太明显。文笔很好。中哲部分看着有些尴尬。
我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的“读书报告”中基本上交代了自己与刘小枫先生的“学术因缘”。文字末尾有这么一截:至于(毕业)论文选题中的“意象”与“理想”,代表了我这么一个身处世纪转折点的八○后的学问态度。高中诗歌教学中给学生诠释“意象”常以“物象”为对照...
评分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也说:“人死了”。 十字架还在。十字架上的真还在,它需要人去觅寻。十字架上的信仰关注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生存的彼岸在体性。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人才能走出精神的困境……
评分一年前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将此书阅完,当时被刘小枫颇有性格的言辞所吸引,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观点在当代比较文学界有着特立独行的意味。当下比较文学的研究生们并没有厚实的基础对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有良好的认知力,所谓学贯中西学贯古今不是口头上轻而易举就喊出的口号,确实...
评分重新翻刘小枫《拯救与逍遥》,昔日读此书的激动已经不再,留下的是一种激情的灰烬。八十年代的文章受到李泽厚浮华文风的影响,刘小枫也不例外,他的文章充满了古今中外的广征博引,深刻的主题被驳杂的引用所遮掩。 不过说回来,八十年代还是给青年学者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必思...
评分在《拯救与逍遥》中,刘小枫认为: 文化研究有两种不同的层次,要么考察文化的历史事实,要么寻访文化历史事实中所蕴含着的对现世个体生命的意义。就前一种层次的探究来说,把历史中的精神作为博物馆中陈列品没有什么要不得。这种探究并非一种精神行动,因而有理由固守历史的...
拯救与逍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