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此外还创作有剧本《活尸》等。托尔斯泰的创作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描绘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3月生,浙江镇海人。1941年开始翻译俄苏文学,20世纪50年代翻译尼古拉耶娃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肖洛霍夫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顿河故事》等。60年代后翻译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全部小说。2003年著有《我与俄罗斯文学》。1987年获苏联“高尔基文学奖”,2006年获俄罗斯“高尔基文学奖章”,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复活》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小说通过玛斯洛娃以及监狱中的“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对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以及整个国家机构的反人民的本质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是一面反映俄国农民在革命中矛盾状况的镜子。
写《复活》的时候,托尔斯泰已经六十多岁了。从六十多岁一直写到七十多岁,十年,老托的胡子越长越长,相貌越来越威严,渐渐就固定成这本书扉页上的“作者像”了——看上去一肚子神圣的牢骚想发,手按在椅子扶手上,似乎就要站起来骂人的样子。文学家跟小说家就是不一样的...
评分这几天在断断续续的看托尔斯泰的《复活》,其实说起来,世界名著我真得看的不多。记得最清楚的是高中时候看《茶花女》,大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国四大名著也只看了《红楼梦》一套而已。主要是一想到大部门就先行头痛去了。这次也只是为了省钱暂时没买新书,就把书架上没看...
评分文首用了《圣经》里那段著名的话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 砸她”。 列夫托尔斯泰被中国人尊为现实主义大师,然窃以为他的书里从来都充斥着类似存在主义“荒诞”的东西。 人不是荒诞的,世界也不是荒诞的,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构成...
评分在十年前的某段时间里,我曾疯狂阅读过许多西方名著。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牛虻》和《茶花女》之类,而《复活》是根本看不懂的,没能读完。仅仅单从书名上联想出了一幅壮美的凤凰涅槃的画面,还一直以为书中的某位主角会很有意义的离世,“虽死犹生”达到“复活”的境界。 选择...
评分看完了《复活》,法律人和公务员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童话里,王子吻了睡美人,美人复活了;本书中, 聂赫留朵夫 在做陪审员时重遇了卡秋莎,为了救赎自己,醒了过来,他复活了。可见,使人复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两种是:“吻”或者当头一棒,它们分别对应爱或者罪...
说来惭愧,从小被告知应多读名著反而产生很强烈的抵触感。这是我认真看完的第一本名著,在两位主角渐次“复活”的同时,通过聂赫留朵夫所见所闻亦将其他角色(尤其是精神世界)塑造的很丰满(即使只是一两页文字的描述)。书中有大段大段的内心拷问、思考与挣扎,在这些不停发问和自我回答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人格逐渐苏醒。很多描述,简直让人怀疑托翁是不是钻进人物心里写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内心由第三者视角写出,似乎在描写人物受其内心理念驱动而应有的行为略少一些。
评分“至于他生活中的这个新阶段将怎样结束,将来自会明白。”
评分说来惭愧,从小被告知应多读名著反而产生很强烈的抵触感。这是我认真看完的第一本名著,在两位主角渐次“复活”的同时,通过聂赫留朵夫所见所闻亦将其他角色(尤其是精神世界)塑造的很丰满(即使只是一两页文字的描述)。书中有大段大段的内心拷问、思考与挣扎,在这些不停发问和自我回答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人格逐渐苏醒。很多描述,简直让人怀疑托翁是不是钻进人物心里写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内心由第三者视角写出,似乎在描写人物受其内心理念驱动而应有的行为略少一些。
评分“至于他生活中的这个新阶段将怎样结束,将来自会明白。”
评分我本书是我大学三年级看的,记得很清楚,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读了三遍,作者细致的心理描写强烈吸引着我,聂赫留朵夫良心的发现,卡秋莎的悲哀命运,人情世故,沙皇统治,监狱,法庭等等等等,真实地构成了一部人间悲喜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