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复活》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小说通过玛斯洛娃以及监狱中的“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对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以及整个国家机构的反人民的本质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是一面反映俄国农民在革命中矛盾状况的镜子。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此外还创作有剧本《活尸》等。托尔斯泰的创作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描绘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3月生,浙江镇海人。1941年开始翻译俄苏文学,20世纪50年代翻译尼古拉耶娃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肖洛霍夫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顿河故事》等。60年代后翻译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全部小说。2003年著有《我与俄罗斯文学》。1987年获苏联“高尔基文学奖”,2006年获俄罗斯“高尔基文学奖章”,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文学作品里,风尘女子总比好人家的女儿更容易获得男人的垂涎,说起其中的原因,也比较浅显:她们往往姿色一流,风情万种,有的还才气过人,琴棋书画茶舞,至少通一样,最最重要的是,她们绝对不像那些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好人家的女儿们似的,张口闭口问你要什么“一生一世”...
评分在十年前的某段时间里,我曾疯狂阅读过许多西方名著。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牛虻》和《茶花女》之类,而《复活》是根本看不懂的,没能读完。仅仅单从书名上联想出了一幅壮美的凤凰涅槃的画面,还一直以为书中的某位主角会很有意义的离世,“虽死犹生”达到“复活”的境界。 选择...
评分如果说《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那么《复活》就是概括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和理念。年轻的时候,觉得读完托尔斯泰的书是不可能的,那么厚嘛!但是一部接一部,我无法停止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他的文字那么伟大和有力,让我感动至深,每次看完都要回味大半年。 《复活》...
评分写《复活》的时候,托尔斯泰已经六十多岁了。从六十多岁一直写到七十多岁,十年,老托的胡子越长越长,相貌越来越威严,渐渐就固定成这本书扉页上的“作者像”了——看上去一肚子神圣的牢骚想发,手按在椅子扶手上,似乎就要站起来骂人的样子。文学家跟小说家就是不一样的...
评分法庭往往是和平时期展示最激烈冲突的舞台,是人与人之间无数小规模战争的战场。枪炮轰鸣,有死有伤。看客们往往热衷于看这种自己不用付出代价的舞台战争片,以满足自己兽性的欲望。聂赫留朵夫便是众看客之一。然而当他惊觉自己也是这场战争的要角时,一切都变了。 沉睡在泥滩...
用一无所有的心态,面对你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陀让人在一瞬间高压反省,思考人的存在和信仰,托就像一个年长的牧师,带你一步步去认识世界,回顾自身
评分Mat几乎可以说是《圣经》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章。“Mat 7: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复活》可以写得再紧凑些,总有种玄言尾巴的感觉,虽然它对俄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和监狱制度腐化的揭露都是相当到位的。
评分还行吧。读心理描写很过瘾,但毕竟年代感太深,共鸣并不大。只有卡秋莎对赎罪的理解倒是说到我心坎上去了。摘:第3页 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那种使万物趋向和平、协调、互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第61页 男女之间的爱情总有达到顶点的时刻,在那样的时刻既没有自觉和理性的成分,也没有肉欲的成分。
评分陀让人在一瞬间高压反省,思考人的存在和信仰,托就像一个年长的牧师,带你一步步去认识世界,回顾自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