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爾·阿連德(Isabel Allende,1942-),她齣身智利的名門世傢,薩爾瓦多·阿連德總統是她的伯父。她在一個奇妙的大傢庭長大,外祖母為她打開瞭探索神秘世界的心靈之門。 1973年,智利發生流血政變事件,她踏上流亡之路。 1981年,99歲的外祖父決定絕食自殺,她寫給他一封長信,這就是《幽靈之傢》。 1992年,29歲的愛女因病去世。她用文字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這是一部氣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說。它以30萬字的篇幅展現瞭一個拉丁美洲國傢從本世紀初到1973年為止風雲變幻的曆史。以埃斯特萬·特魯埃瓦傢族的興衰變化為中心綫索講述瞭兩個傢族四代人之間的恩怨糾葛,生動形象地描寫瞭在曆史大變遷中各個階級、各個階層人物為生活、思想狀況。作者繼承瞭拉美文學“貼近現實”的優良傳統,同“文學爆炸”中傑齣的作傢保持著同一創作方嚮,錶現齣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尤其可貴的是,作者一方麵對描寫的事件、人物保持著清晰的認識,愛憎分明;另一方麵又沒有囿於個人好惡,使對事件的評價流於簡單化,對人物的刻畫流於臉譜化。該書齣版後,受到瞭廣大讀者的歡迎,並引起文學界的重視,原因之一是作者不拘一格地綜閤運用瞭傳統的和時興的寫作技巧和創作方法,收到瞭雅俗共賞的效果。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伊莎貝爾·阿連德刻意追求的目標。
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伊莎貝爾·阿連德不愧是個講故事的能手,在書中引人入勝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或離奇,或荒誕,或驚心動魄,或纏綿悱惻,讀起來令人不忍釋捲。拉丁美洲文學評論傢把《幽靈之傢》歸入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流派。把它譽為繼《百年孤獨》之後魔幻現實主義的又一部力作。
阿連德創作瞭一部波瀾壯闊、扣人心弦的史詩,其中充滿瞭殘酷凶猛的鬥爭和激情四溢的浪漫。
這是一位天纔故事傢華麗登場的傳奇之作。1993年,它被改編成電影《金色豪門》,梅麗爾·斯特裏普、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薇諾娜·賴德等明星薈萃。它至少被譯成30種語言,僅德國銷量已逾三百萬。2004年,她由被歐洲讀者評為百本最喜愛的圖書之一。一片神奇遙遠的土地,一段風雲變幻的曆史,一群堅強而多情的男人和女人在其間活著,笑著,流淚,死去。他們,就是特魯埃瓦傢族,走進這個世界,你將流連忘返,刻骨銘心。
伊沙贝尔•阿连德出身智利的名门世家,总统是她的叔叔。一次流血政变事件之后她开始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涯,而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无疑给她提供了脱颖而出的契机。这个奇妙古怪的家庭赋予了阿连德几乎所有的灵感,她的魔幻现实主义处女作《幽灵之家》正...
評分我原本以为这是纯粹的魔幻故事,有幽灵出没,有鬼神、死亡、阴谋、诡计。可竟不是这样,这是一家拉美人70年的变迁史诗,祖孙几代人的爱恨离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动荡演义。这是拉美文学的杰出代表。集魔幻主义与现实于一体。集远古洪荒的开拓与现代民主独裁的抗争于一体。很...
評分出差去南京,又和译林的朋友见面。在她的同事桌上看到了《幽灵之家》,便后起脸皮要求赠送。我对它的好奇是由于封面上waist belt上几个marketing味道很浓的字:穿裙子的马尔克斯.加西亚。朋友倒也好说话,说这是新出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呢。 赖到手之后很高兴,盘算着用什么...
評分【读品】罗豫/文 《百年孤独》风靡全球时,马尔克斯在名片上印了两个关键词,一是“拉丁美洲”,唤起人们关于野性、贫穷、殖民和革命的记忆;另一个,是“魔幻现实”——且不说疯狂生长的植物、来势汹汹的白蚁大军、不可思议的巫术和预言,单这个相当吊诡的词就足以让理性主义...
評分伊沙贝尔•阿连德出身智利的名门世家,总统是她的叔叔。一次流血政变事件之后她开始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涯,而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无疑给她提供了脱颖而出的契机。这个奇妙古怪的家庭赋予了阿连德几乎所有的灵感,她的魔幻现实主义处女作《幽灵之家》正...
比《百年孤獨》好讀太多,比較通俗。
评分她用輕盈和沉重的筆法寫齣瞭自己傢族的興衰史,這也是智利一個國傢將近一個世紀的曆史沉浮。那些逝去的人並沒有永遠消失,他們隻是變成瞭幽靈。
评分“馬剋思主義在拉丁美洲找不到一點兒機會,原因是它沒有考慮到事物的魔幻一麵。”
评分政治描寫是敗筆,剋拉臘死後故事開始失去瞭光彩,之前一直漂亮得無話可說
评分另一種百年孤獨。“我仿佛是這樣一個人,腋下夾著塊磚,為的是讓人看看我的房子是什麼樣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