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女孩的恶作剧

坏女孩的恶作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394
译者:尹承东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82704
丛书系列:略萨经典文集
图书标签:
  • 略萨
  • 拉美文学
  • 小说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 外国文学
  • 秘鲁
  • 巴尔加斯·略萨
  • 拉美
  • 恶作剧
  • 女孩
  • 成长
  • 幽默
  • 校园
  • 叛逆
  • 友情
  • 冒险
  • 青春
  • 独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爱情如同坏女孩,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

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之作!

里卡多还在幼年时期就怀有了一个梦想,这种梦想从他记事起就在故乡利马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移居巴黎。然而少年时代的一场恋情导致的反复别离和重逢却将改变一切。那个不满于现状、冒险成性、极端实用主义而又不安分守己的女孩,将把他从他那雄心勃勃的狭小世界里拖出来。作为像伦敦、巴黎、东京或马德里这些大都市动荡和兴盛时代的见证人,两个主人翁的生活将始终交织缠绕在一起却而又无法完全吻合。在喜剧与悲剧,现事与虚构之间,《坏女孩的恶作剧》成功地演示了一种飘忽不定的爱情。这种爱情如同坏女孩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激情与冷漠、偶然与命运、痛苦与快乐……这是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炸”主将之一。

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早在出生前父母即已离异,出生后一年随母去玻利维亚的柯恰潘帕,与外祖父住在一起。1945年其父母重归于好,他随母返回秘鲁,在皮乌拉定居。1946年全家迁居利马。1957年他毕业于利马圣马可大学文学系,1959年到法国深造。

略萨的第一部小说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问世,并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和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1972年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二位得主)。又发表了小说《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亚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公羊的节日》、《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坏女孩的恶作剧》等。

略萨1985年获海明威文学奖,1986年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1988年获美洲金质奖章,1994年获西班牙文学的最高荣誉——塞万提斯文学奖,1999年获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00年获第13届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1976年第41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略萨被推选为主席。2010年10月,略萨因其“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体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败的犀利描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1990年以来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拉丁美籍作家。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智利小姑娘第二章 游击队员第三章 新潮伦敦的赛马画师第四章 销魂城堡的“译员”第五章 不会说话的小男孩第六章 防波堤的建设者阿基米德第七章 拉瓦皮耶斯的马塞利亚附:略萨访谈录我想探讨一种脱离浪漫主义神话的爱情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坏女孩。 我曾竭力想忘记你,但实际上,那是徒劳的。于是我用了一生去证实,十五岁就知道的事。 你是利智小女孩莉莉,十四五岁,艳丽夺目。你有一头金色的头发、模特似的外貌,深蜜色的双目,顽皮的笑声,像芦苇一般婀娜多姿的舞蹈。整个区的女孩都嫉妒你,男孩都想跟你跳舞。...  

评分

读完了《坏女孩的恶作剧》,从头到尾,包括版权说明、萨略的信、正文、访谈、译后记、封面封底、勒口,以及豆瓣上为数不多的书评。 在读这本书的一周中,我总有这样一种错觉:我读的不是一本拉美小说,而是《阿甘正传》的小说原著。好男孩的痴情与遭遇,和阿甘多么相像啊。阿甘...  

评分

她应该在每个人身边,遇到过但是没有拥有过或者拥有过,坏女孩就像另一个自己一样缠绕在身边! 初次见到他,他是那样的美丽,一个人坐在窗边。午后的阳光通过窗户玻璃的反射照在她的脸上,她的脸上还有因为闷热而引出的汗珠,她那精致的面孔更诱人了,紧致,嫩白...  

评分

每每提起一个国家,迫入脑海的,不是别的,是一些和我毫无关系的人名。比方提起阿根廷,会想到博尔赫斯;提起阿尔及利亚,会想到加缪;提到智利,会想到聂鲁达;提起乌克兰,会想到玛琳娜•柳薇卡;提起秘鲁,则会想到巴尔加斯•略萨……列举至此,我惊讶地发现,它们...  

评分

政治和性是略萨小说的一贯主题。但是这本成书于2005年的作品,政治和社会问题却并没有他一贯的主题。但是,如果说革命是由社会一定群体参加,并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政治事件,那么爱情,就是一场由个人参加,并在一个自由个体内心揿起狂风巨浪的生命震荡。 以分离的方式相爱,...  

用户评价

评分

中规中矩,叙事上没什么特色,然而图书馆只能借到略萨的这本。

评分

这本差点意思

评分

这本书让我想到很多

评分

昨晚一点多读完全本的。特别地恐惧,除了书中所描绘好男孩对坏女孩持续一生的痴恋、秘鲁的政治变化和各个国家于某个特定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潮流之外,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老无所依所带来的无助和恐慌。全书把人的一生快速推进,从旺盛到衰败,从青春到苍老,从希望到绝望,而当一个人垂垂老矣,病疾缠身,身边无可信赖的人,对任何事都感到力不从心,于昏昏暮暮之中只能等着死神,将自己于哀苦中打捞出去……想想多么可悲。疑问: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是挺健全的吗,何以会对一个孤寡老人这样的刻薄呢?

评分

The book makes me floating, floating like the Margaret from Master and Margare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