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林语堂是用英文写这本书的,诚然,他也是想写给外国人看的,他想翻译《红楼梦》,但最终写就“Moment in Peking”,这本让我读在其中,无时无刻不想起《红楼梦》的民国小说。 章回的标题比传统章回小说更粗白,文字的叙述也比同时的白话文更浅显,有翻译的缘故,就像林...
评分林语堂是用英文写这本书的,诚然,他也是想写给外国人看的,他想翻译《红楼梦》,但最终写就“Moment in Peking”,这本让我读在其中,无时无刻不想起《红楼梦》的民国小说。 章回的标题比传统章回小说更粗白,文字的叙述也比同时的白话文更浅显,有翻译的缘故,就像林...
评分母亲责备我看书的态度,说有些书固然粗读,有些书确实需要反复思量的精读。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然而选择书的态度和她不同,别人的精典是别人的,在我看来,如果是部小说,自然要故事好、人物佳,自然而然的吸引我去反复精读。大时代的背景最好不落痕迹的镶嵌在故事情节里...
评分最近在看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说来惭愧,长到20几岁,很多名著都没看过。记得当时是看到网上书城有一个影视原著的栏目,瞥见《京华烟云》的原著者是林语堂先生,突然来了兴趣开始读这本书。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应该是高中的时候读过他做的文章,依稀记得他是我的老乡,以及...
评分1、富有之家的千金小姐和丫鬟的区别,只要看态度是否从容雅静,就很容易辨别出来。 2、她跟骡夫们说话,洒脱大方,丝毫没有一般少妇羞怯的样子。 3、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
第一次读,尚不能接受姚体仁的荒唐,不愿意看这个渐渐悲凉的故事。 第二次读,未想到姚体仁与银屏的主仆爱情后面,竟有数次峰回路转。读这部作品,真叫人废寝忘食。 木兰与姚思安,其实皆是大师林语堂自己思想的一个出口。
评分书里有红楼梦的风格,林语堂对女性的看法和宝玉一样,大多都是真善美。亮点在借小说写历史。他在写富贵人家的时候我更意识到红楼梦的伟大珍贵。看林语堂写富人,就明白,不是从小在富贵里浸淫出来的人,是写不出红楼里那么精细的富贵的。
评分小时候很喜欢但长大后越来越不喜欢
评分个人认为这本书是中国近现代至今的小说中最好的之一。
评分书里有红楼梦的风格,林语堂对女性的看法和宝玉一样,大多都是真善美。亮点在借小说写历史。他在写富贵人家的时候我更意识到红楼梦的伟大珍贵。看林语堂写富人,就明白,不是从小在富贵里浸淫出来的人,是写不出红楼里那么精细的富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