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边缘人、史学的门外汉、新闻的越位者
杨显惠,1946年生于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天津。
1965年由兰州二中上山下乡赴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安西县小宛农场。1971年入甘肃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1975年在甘肃省农垦局酒泉农垦中学做教师。1981年调往河北省大清河盐场工作。1988年入天津作家协会专职写作至今。
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藏区,如何负载着文化转型的重负,经历时代的遽变。
本书是著名作家杨显惠先生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关于甘肃的系列短篇小说集的第三部。
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大四写完论文后去了甘南,这是我的第一次远行,第一次去藏区。 所以读本书是有目的的,为了怀念。 我遇到的旅社老板,他年轻的时候去了印度学英语,回到甘南与阿克一起开了这个旅社,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像书中的图美一样,偷渡到尼泊尔,辗转到印度学英语。我遇到的草原少女,...
评分我父亲年轻时候在甘南迭部工作生活过多年,在我小时候也领我去过甘南和迭部沟好多次!电尕水力发电厂就是我爸爸那些人建起来的,迭部从此以后此有了电,之后一直在白龙江林业局工作,对迭部、甘南、我可以说非常熟悉! 作者风趣的地方方言,我甚至都可以学出来,因为我爸爸平时...
评分昨天上午看完《甘南纪事》,下午开始看《定西孤儿院》,痛彻心扉的感觉劈头盖脑就回来了。甚至相较《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更加超出我的想象预期和心理承受力——对“右派”们的遭遇多少有些心理准备,而对广大农村家庭的遭遇,除了那骇人听闻的数字,其他都是些笼统言...
评分 评分《甘南纪事》是杨显惠最新的一部“纪事文学”,与《定西孤儿院纪事》《夹边沟记事》合称“命运三部曲”。对于已经拜读过前两部的读者如我,相信是不会错过这第三部的。 本书主要是作者近年来在甘南藏区采风时的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甘南”即甘肃南部,是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
在看过了夹边沟和定西孤儿院这两本以后,甘南纪事就显得稍弱。因为“少数民族的天真与残酷”这个题材,再也没人能比沈从文写得更好了啊。而且可能是因为怀抱“采风”心态,写得有失于浮泛。不过去掉这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心情来看的话,还是值得一读的。
评分看的是《定西孤儿院纪事》,豆瓣竟然给屏蔽了,只好标记这个了,真不知道有什么可禁的。甘肃省那时真是人命比狗贱,饿死的孩子直接就扔到沟里。我妈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出生的,我问过她那会儿北京也这样吗,大片大片的死人,她说那是外地,北京算好的,就算是要上交粮食也是要先把自家的口粮留够了再上交。在书里,搜查队的会直接把炕砸了,把存粮挖出来,很多家庭最后全都饿死,只剩下一个孩子。都是血泪
评分不算好
评分甘南藏民朴素直白的生活,还有古旧的秩序。讲的都是偷牛杀人放牧磕头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但非常好看。曾经错身的人们居然完全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读到里面那些熟悉的地名和方言会想起来当年那个在晒佛台上给我们唱歌的藏族小姑娘,告诉我们她的梦想是长大去兰州生活。
评分看的是《定西孤儿院纪事》,豆瓣竟然给屏蔽了,只好标记这个了,真不知道有什么可禁的。甘肃省那时真是人命比狗贱,饿死的孩子直接就扔到沟里。我妈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出生的,我问过她那会儿北京也这样吗,大片大片的死人,她说那是外地,北京算好的,就算是要上交粮食也是要先把自家的口粮留够了再上交。在书里,搜查队的会直接把炕砸了,把存粮挖出来,很多家庭最后全都饿死,只剩下一个孩子。都是血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