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貝托•波拉尼奧(Roberto Bolaño,1953—2003)齣生於智利,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餘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1968年全傢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迴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迴墨西哥後他和好友推動瞭融閤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實以下主義”(Infrar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年他前往歐洲,最後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婚定居。2003年因為肝髒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
波拉尼奧四十歲纔開始寫小說,作品數量卻十分驚人,身後留下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年齣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十年前《百年孤獨》齣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後齣版的《2666》更是引發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緻以傑作、偉大、裏程碑、天纔等等贊譽。蘇珊•桑塔格、約翰•班維爾、科爾姆•托賓、斯蒂芬•金等眾多作傢對波拉尼奧贊賞有加,更有評論認為此書的齣版自此將作者帶至塞萬提斯,斯特恩,梅爾維爾,普魯斯特,穆齊爾與品欽的同一隊列。
美國全國書評人協會最佳小說奬
《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圖書之首
《時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說
《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小說
《舊金山紀事報》年度50部最佳小說
《西雅圖時報》年度最佳圖書
《紐約雜誌》年度十佳小說
美國Amazon 年度編輯選書 讀者最愛十大書籍
25年來百部最佳西語小說
新韆年最佳小說
2666的五部分講述瞭五個獨立又彼此呼應的故事。第一部分《文學評論傢》講述四個來自歐洲不同地區(英法西意)的文學評論傢,因為共同喜歡及研究一位德國作傢阿琴波爾迪而成為朋友進而成為情人的故事。幾人得知阿琴波爾迪曾在墨西哥現身時,便共同前往。這個部分的基調很平靜,甚至有輕喜 劇般的輕鬆可人。但進入尾聲時,氣氛開始詭異起來,有很強的夢幻色彩。
第二部分《阿瑪爾菲塔諾》是舉傢遷居到墨西哥的智利教授的故事。在第一部分裏他曾是幾位評論傢的嚮導,因為他宣稱曾與阿琴波爾迪有一麵之緣。這一部分裏,幾位評論傢已不見蹤影,隻留下這位日漸迷幻的教授,他不隻能聽到死人對自己說話,更是在某天效法杜尚,把一本偶然發現的幾何學著作掛在自傢的晾衣繩上,看風吹動書頁。這部分也交待瞭教授的妻子迷戀上一位瘋詩人拋傢棄女的情節。這部分的情緒相對來說超現實,很迷幻。氣氛壓抑詭譎。甚至配有一些另人費解的圖示。
第三部分《法特》,一位紐約《黑色黎明》雜誌的黑人記者,因同刊的拳擊口記者遇害身亡,接替那人來到墨西哥報道一場拳擊賽。在這裏,他結識瞭一批各地媒體同僚,還遇到阿瑪爾菲塔諾的女兒。他逐漸地瞭解到在這個墨西哥北方城市聖特萊莎發生瞭多起殺害婦女的案件,手段殘忍,拋屍荒野,他想進行報道,但睏難重重。這部分寫法上非常寫實,敘述簡潔有力。特彆之處在於(也貫穿於2666全書),綫性敘事之間,穿插有非常多的“離題”之言,比如法特乘飛機時聽乘客講的一段海上求生故事,尋訪某人時在教堂聽到的大段個人獨白,某個美國導演的八卦等等。再如前文那曬書的杜尚,也特書瞭一段。這部分的結尾交待法特在某人幫助下到監獄找一個這些連環殺人案的嫌犯采訪,可在見到那人時,卻不知道該問些什麼瞭。
第四部分《罪行》可說是全書的高潮部分。這部分看似警方檔案,因為按時間順序記錄瞭自1993年1月到1997年12月,每月甚至每周發生的一起或多起殺害婦女案件,簡明扼要,某時某地某人被誰誰發現,死狀如何,衣物怎樣,周遭環境,死者有否確認身份,法醫學檢測死因是何,有否嫌犯,警方又是怎樣處理的。當然其間穿插瞭警方故事,販毒集團背景,政治人物乾預,來自FBI的偵探,褻瀆教堂的“懺悔者”,能預言未來的女巫師,監獄中呼風喚雨的嫌犯(此嫌犯與第三部分結尾那位巨人嫌犯聯係起來),等等。這部分“警方報告”的羅列,讓人震驚憤怒,繼而失望無奈,直到隻能接受這現實的殘酷。對讀者而言,閱讀這部分將會是一次極為震撼的心理過程。
第五部分《阿琴波爾迪》迴歸開篇引入的懸念人物,他齣場瞭。這個部分甚至可作為獨立的曆史小說閱讀,講述瞭阿琴波爾迪的一生,他的齣生,成長,貴族傢的用人生活,參軍,二戰,與傢人失散,目睹酷刑,成為戰俘,耳聞屠猶親曆,開始寫作,一傢漢堡齣版社社長的高度認可關注甚至是資助,傳聞其極有可能得到諾貝爾文學奬,隱姓埋名混跡於歐洲各地,再到遇見傢人,直到決定去聖特萊莎那個充滿死亡的墨西哥北方小城。這部分的情緒悠然迴蕩著一首哀傷的歌麯,盡管一些細節的震撼力並不比第四部分弱,然而這更是一種盡在不言中讓人既恐懼又哀傷無奈的調子。
《2666》能够从西班牙文直接译到中文,令人欣慰。波拉尼奥是由英语世界介绍到中国的。他的《荒野侦探》首先由深谙西班牙语三味的娜塔莎•温默翻到英语世界,成名之后才被中国出版商看中。尽管在此之前,波拉尼奥的名字已经在西班牙语世界里被拿来与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相比较...
評分看到满篇满章都是这本书多么伟大,是本世纪最为绝决的著作,超越了所有的作品的宣传,我就真心觉得够够的了。 尤其讨厌看到说“某作品是某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超越了某某作品”的推荐语,就已经从心底生出几分厌恶之气。说超越某作品,请问有哪一种文学形式能够完全替代另一种么...
評分《2666》能够从西班牙文直接译到中文,令人欣慰。波拉尼奥是由英语世界介绍到中国的。他的《荒野侦探》首先由深谙西班牙语三味的娜塔莎•温默翻到英语世界,成名之后才被中国出版商看中。尽管在此之前,波拉尼奥的名字已经在西班牙语世界里被拿来与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相比较...
評分1、关于评论家的部分 我第一次读R.波拉尼奥是在2014年,初中毕业的夏天读完了《2666》。关于小说技法和理念的固有思维再次被砸得粉碎(上一次是卡夫卡)。我陆续读完了R.波拉尼奥在中国出版的所有小说,搜集了满满一柜子的评论资料,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作为短篇小说教科书...
評分赵德明,1939年出生,北京大学西语系西班牙语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最早把秘鲁、西班牙双重国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译成中文介绍给中文读者的中国西班牙语文学研究者。译作有《城市与狗》《情爱笔记》、小说方法论《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又译《中国套...
大多數拉美作傢總有種是善於玩時間綫的魔術營造一種讀者被事件前後圍堵深陷其中的錯覺。小說分為五個場景(樂章)獨立依次展開,由事件外圍的文學評論傢四人幫入手過度到事件核心之一的阿爾菲塔諾,再到最後真相大白的緩緩謝幕讀起來頗有懸疑偵探小說的快感。另外因為狀態原因,被很多人提到的此書極強的樂感我沒能感受到,真是遺憾。不過能在走之前讀完,不用帶著這本大部頭或者遺憾去德國已是萬幸。最後,鳴謝已經注銷的柳如煙贊助這本價值不菲的小說。
评分看完一整本就會相信這個中譯版是趙德明的幾個學生閤譯的&波拉尼奧不會讓人失望
评分什麼雞巴玩意兒。翻譯也很爛,有的句子要翻來覆去看纔能理解
评分但凡拉美作傢都愛跟馬爾剋斯較勁,這部巨著在巨上超越瞭他。感覺是把一脈相承的一個長篇拆成瞭首尾兩半,然後中間加入瞭弱相關的三篇。作者描寫起高級知識分子的生活來細緻生動,遊刃有餘,不時還能加入點幽默,但勾畫其他人物就大為遜色。被稱為高潮的第四部分其實最沒意思。
评分什麼雞巴玩意兒。翻譯也很爛,有的句子要翻來覆去看纔能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