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罗马从建城到帝国衰亡的历史的专著。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早期罗马历史的史料及其可靠性问题,并叙述罗马的兴起至共和国倾覆的历史;第二部分叙述帝国时期至西罗马灭亡的历史。全书涉及罗马的文化、军事、政治的变迁,是一部学术严谨内容资料丰富的学术著作,是目前汉语学界最翔实的一本关于古罗马的历史作品。本书资料详实可靠,引用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且借鉴了前人如塔西佗、李维、波利比优斯的著作等,可以为读者提供很好的参考。
资料详实,剪裁得当,叙述庄重大方。个人觉得无论是在可读性还是学术性方面,都不在蒙森的《罗马史》之下。不要嫌厚,不要不耐烦,更不要一见它是前苏联出品就瞧不上——俄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便是在斯大林的治下。 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吧: “庞培被允许...
评分如果向别人推荐一本罗马史的入门读物,我会永远推荐科瓦略夫的著作。 该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在第一部分,作者在讲述历史前选择先耐心的对读者们教授了关于古罗马的史料的辨别,一一辨析了各种资料来源和历史作家们的可信度,考虑到历史上罗马的私人作家们深受希腊风气的影响,喜...
评分这是安托尼努斯王朝的一个元首的名字,还没有算上其他荣誉称号什么的。从公元2世纪起罗马的命名法变得及其复杂。但是无论这命名法怎么让人看不懂都好,名字所表示的也不过是一个人而已。 这本令人崩溃的大砖头历史书,所表达的东西,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历史上重复了多少遍的事...
评分资料详实,剪裁得当,叙述庄重大方。个人觉得无论是在可读性还是学术性方面,都不在蒙森的《罗马史》之下。不要嫌厚,不要不耐烦,更不要一见它是前苏联出品就瞧不上——俄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便是在斯大林的治下。 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吧: “庞培被允许...
评分这是安托尼努斯王朝的一个元首的名字,还没有算上其他荣誉称号什么的。从公元2世纪起罗马的命名法变得及其复杂。但是无论这命名法怎么让人看不懂都好,名字所表示的也不过是一个人而已。 这本令人崩溃的大砖头历史书,所表达的东西,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历史上重复了多少遍的事...
这本书里面充满了马列史观,简单来说就是非常武断,比如谈到三世纪危机的本质(本质这个词似乎就是马教热爱的),毫无疑问他认为是经济,是奴隶制经济的最后危机。但这时奴隶制已经变为隶农为主了,剥削形式和缓了,怎么解释呢?从每一个劳动者身上盘剥的“剩余价值”变多了,而这一点如何判断呢?一点也没说,我感觉他的判断就是,假如不是在剥削的效率上变高了,那么奴隶制转变为隶农制是不可能的。然后把蛮族入侵也归结到奴隶制总危机,蛮族的大部分都被视为革命群众,270年的两个分裂势力也被视为革命的。但所幸是,这些缺点主要发生在最后几章。前面的大部分都很值得看。
评分人物塑造的写法其实和古典史学家的写法一样 是饱含庄重与肃穆的理解之同情 但即使这样 在一个英雄时代 整本书前面五六百页都依然在蓄力 平静与克制地讲述一般时局的情况 偶尔会出现一个像汉尼拔或者苏拉与凯撒的事迹这样的小高潮让人心跳加速一下 到最后写到尤里安的时候作者这个斯大林时代的俄国人应该也是克制不住激情了吧 毕竟历史只在他一个人的生涯里灌注了两个时代的冲突 和老梅那里一样 尤里安故事被写成了一个关于仇恨与复辟的伟大悲剧 基督与反基督两个真理得到展开进行最终决战的场所 尤里安拆毁神庙 抵抗那不可逆之时代命运 仅存的关于个体美感的多神教意识最后复发 犹如死前一场痛苦的挣扎 于是在他之后整个叙事变得骤然加速 帝国就此完结 古老神迹就像一颗流星那样 迅速烧尽逝去 什么也不剩下了
评分感觉最大的缺点还是校对不太认真,拉丁语拼写问题还有错字都不少
评分俄国人作社会经济和阶级分析还是很好的
评分这本书里面充满了马列史观,简单来说就是非常武断,比如谈到三世纪危机的本质(本质这个词似乎就是马教热爱的),毫无疑问他认为是经济,是奴隶制经济的最后危机。但这时奴隶制已经变为隶农为主了,剥削形式和缓了,怎么解释呢?从每一个劳动者身上盘剥的“剩余价值”变多了,而这一点如何判断呢?一点也没说,我感觉他的判断就是,假如不是在剥削的效率上变高了,那么奴隶制转变为隶农制是不可能的。然后把蛮族入侵也归结到奴隶制总危机,蛮族的大部分都被视为革命群众,270年的两个分裂势力也被视为革命的。但所幸是,这些缺点主要发生在最后几章。前面的大部分都很值得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