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寫作十講

時評寫作十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曹林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
出版時間:2011-8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08202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時評
  • 寫作
  • 曹林
  • 新聞
  • 評論
  • 時評寫作十講
  • 新聞實務
  • 新聞傳播
  • 時評寫作
  • 寫作指導
  • 時事評論
  • 新聞評論
  • 思維訓練
  • 語言錶達
  • 社會觀察
  • 觀點錶達
  • 批判性思維
  • 公共錶達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凝聚瞭一個從業十年、仍在筆耕不輟的評論員的實踐經驗總結和理論思考成果。

它打破瞭傳統評論教材的結構安排,以更符閤評論寫作內在規律的問題意識去安排章節;對寫作規律作瞭獨到的剖析,提齣瞭“評論的附加值”和“評論的寫作效率”這兩個核心概念;沒有停留於評論寫作的技術層麵,而是嘗試教學生如何積纍作為一個評論員應掌握的非技術要素;本書特彆重視案例,而且所選案例多數是作者自己的創作體驗和作品,這比單純引用彆人的案例更具說服力,更能把寫作的思維過程和實戰經驗完整地還原齣來。

本書不是用於應試的,而是非常實用的時評寫作參考書,不但可以幫助初學者少走彎路.盡快上手,也可以幫助評論員走齣誤區,迅速提升自我。

著者簡介

曹林,《中國青年報》主任編輯、評論部副主任,在《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深圳《晶報》等數傢媒體開有時評專欄。著有《拒絕僞正義》(中國發展齣版社2010年版)。評論作品多次獲中國新聞奬,並曾獲中國人大新聞奬、中國慈善新聞奬、中國廉政新聞奬、《南方周末》和搜狐舉辦的中國時評大賽一等奬、首都青記協舉辦的評論大賽一等奬。在多傢電視颱、電颱做過評論節目嘉賓.並在多所高校新聞係開過評論講座,備受學生歡迎。

圖書目錄

序 馬少華

第一講 評論的知識準備
評論寫作是一個不斷吸收新思想、不斷形成新觀念、不斷習得新經驗的開放過程。我們應該在對時事的觀察中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積纍新的知識,而不是在絞盡腦汁搜腸颳肚中透支自己的所學所積纍,把自己寫空。
一、多讀書
1.讀書為評論儲備知識
2.讀書積纍評論的問題意識
3.讀書培養評論敏感
二、多寫作
1.寫作培養評論語感
2.突破寫作的心理障礙
3.積纍評論分寸感
三、多看新聞
1.培養時代感
2.訓練評論思維
3.培養時事聯係感
四、怎樣將理論應用到評論中
五、培養積纍資料的習慣
六、對初學評論者的幾個忠告
附錄1:時事評論員讀書的三個時段(曹林)
附錄2:如何剋服寫評論的心理障礙(馬少華)

第二講 評論的附加值
現在每天紙媒和網絡生産齣來的評論多如牛毛,在這信息海洋中,讓人讀你的評論總得有一個理由吧,憑什麼讀你的而不讀彆人的,你的總得比其他人的有可取之處,能讓人收獲一點兒東西,那就是你文章的附加值。
一、寫評論要比讀者知道得更多
二、建立政治人脈——嚮李普曼學習
三、親自去調查——以“接地氣”戒除鍵盤依賴
四、專業取勝——專注領域積纍的優勢
五、親身經曆講故事——“我”的附加值
六、兩會評論實踐附加值
1.兩會政治的知識附加值
2.多元渠道的信息附加值

第三講 評論的錶達效率
1935年8月,當時正在天津《大公報》工作的蕭乾接受瞭總編輯張季鸞讓他寫一篇關於開學時勉勵師生的社評任務。結果稿子沒通過,不能用。蕭乾從張季鸞辦公室拿退稿時問:“張先生,學著寫社評應該看些什麼書?”張季鸞沉吟瞭一會兒說:“《佛經》。”張季鸞之所以嚮蕭乾推薦《佛經》,主要原因可能就是讓其學習文字的簡練和濃縮。
一、公民錶達的實用文體
二、最短時間最快理解你的觀點
三、切忌信馬由繮的發散性思維
四、盡量少談抽象概念
五、讓人琢磨的不是好語言
六、精彩要體現在標題中
七、漂亮的開頭迅速徵服讀者
八、評論的結構和節奏
九、錶達效率,當然還要求齣手迅速
十、錶達效率讓評論付齣的代價

第四講 評論的選題
《南方周末》的廣告語是:在這裏,讀懂中國。我們這些以評論為業的人,在選題上也應該有這樣的大視野、大關懷:將自己的選題與你身處的時代結閤起來。在你的評論中,要能讀懂中國。
一、選題就是對評論價值的判斷
二、大時代的觀念——將選題與時代結閤起來
三、從你的選題中讀懂中國
四、新聞本位時代無法迴避熱點
五、有衝突的話題更有評論價值
六、追逐熱點之外拓寬選題途徑
七、帶著問題意識,等待新聞由頭

第五講 評論的角度
一位教徒在祈禱時犯瞭煙癮,就問神父: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神父瞪瞭他一眼說:不可以!另一位教徒在祈禱時也犯瞭煙癮,他問神父:抽煙時可以祈禱嗎?神父贊賞地說:可以!
一、角度不是迷信,角度非常重要
二、新角度切入,提起對老問題的關注
三、小角度切入,讓大問題有貼近性
四、跳齣思維局限——“無話可說”也是一種角度
五、見人之未見——在細節中尋找新的角度
六、尋找最能體現新聞價值的角度
七、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幾個案例
附錄:評論的角度與批評的價值次序(曹林)

第六講 評論的觀點與判斷
關於評論寫作的判斷次序,一個資深媒體人是這樣說的:一事當前,先問真假,再斷是非,再說利害。這句非常精闢的話,基本上涵蓋瞭評論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判斷。先問真假,作的是事實判斷。而“再斷是非”和“再說利害”涉及價值判斷中兩種最重要的判斷:是非判斷和利害判斷。
一、觀點是對事實或價值的明確判斷
二、法律判斷是一種事實判斷
三、價值判斷中最普遍的判斷:是非判斷
1.簡單的是非
2.完整的是非
3.深淺的是非
4.比較的是非
5.現實的是非
6.辯證的是非
7.反躬的是非
四、利害判斷
附錄:評論的境界(李方)

第七講 評論的思維
大爺挑瞭三個西紅柿放到秤盤裏,攤主說:“一斤半,三塊七。”大爺說:“我就做個湯,用不著那麼多。”說完去掉瞭個兒最大的那個西紅柿。攤主迅速又瞧一眼秤:“一斤二兩,三塊。”正當我看不過去想提醒大爺注意攤主秤時,大爺從容地掏齣瞭七毛錢,拿起剛剛去掉的那個大的西紅柿,扭頭走瞭。這就是逆嚮思維。
一、評論的批判思維
二、經驗思維:不能空談抽象的事物
三、不可不重視的求新思維
四、時評寫作需要開放性思維
五、時評寫作中常用的幾種思維
1.跳躍思維
2.逆嚮思維
3.聯係思維
4.歸納提煉思維
5.對比思維
6.辯證思維
7.發現思維
8.思維無定法
六、時評寫作需要警惕的幾種思維
1.刻闆思維
2.二元對立思維
3.憤青思維
4.極端思維
七、公共政策批評的三個思維誤區
1.製度潔癖
2.根治預期
3.立竿見影的苛求

第八講 評論的邏輯
網上有個笑話,將“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惡搞成“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搞笑之處就在於違反瞭邏輯同一律。評論中經常有這樣的概念偷換。
一、一個典型的邏輯謬誤案例
二、演繹推理
三、歸納推理
四、類比推理
五、評論中常見的邏輯謬誤
1.以偏概全
2.推不齣
3.假性因果
4.滑坡謬誤
5.概念偷換
6.訴諸非邏輯
7.反問謬誤
8.稻草人謬誤
9.虛假兩難
10.復雜問題謬誤
11.詞語歧義
12.小眾統計
13.實體化謬誤
14.感覺謬誤
15.煙幕謬誤
附錄:數數看,這篇評論中齣現瞭多少個邏輯謬誤

第九講 評論的理性
最應該警惕的就是符閤你願望的謊言,符閤你想象的假消息。當一種傳言非常符閤你的願望,或某個消息非常符閤你的想象時,你要警惕瞭,有人在利用你的弱點。作為以理性為分析工具的評論人,一定要有“一事當前,先問真假”的理性,不能讓自己偏愛消費衝突的弱點輕易被彆人操縱和利用。
一、理性成為自我閹割術
二、評論為何要尊崇理性
三、理性是公認的規則
四、一事當前,先問真假——判斷真假的理性
五、是非永遠高於立場——公正旁觀者的理性
六、謹慎地衡量社會後果——社會責任的理性
七、理性不是一種霸權——自我反思的理性
八、在網絡民憤前保持獨立判斷
九、堅守理性,不放過每一種惡
十、堅守理性纔能成就輿論領袖

第十講 評論倫理、評論版與評論員
李普曼告訴他的同行們:在自己正確的時候,要剋服那種不必要的激情。為什麼呢?因為過多地陷入那種激情中,會影響自己的判斷。激情容易感染彆人,但不妙的是,激情在感染彆人之前,首先容易使自己深深地被感染和欺騙,陷於某種自以為是、自以為掌握著真理的激情,使一個人的思想變得封閉,將一種觀點推嚮極端。
一、中國人普遍缺乏職業精神
二、評論人的角色定位
1.公正的旁觀者
2.冷靜的介入者
3.勇敢的說不者
三、評論的倫理規範
四、應警惕的一些時評病
1.警惕拔高和過度闡釋
2.警惕大詞、俗詞和套話
3.警惕自我設限
4.警惕自己的期待
5.警惕道德優越感
6.警惕修辭與比喻
7.警惕野雞數據,學會咀嚼數據
8.警惕錶達衝動
五、評論人的基本素質
六、評論版概況
1.評論版在當下中國的發展
2.評論版在媒體中的位置
3.評論版的編輯體製
七、評論的樣式
1.社論寫作
2.評論員文章
3.評論專欄寫作
4.評論訪談
5.評論記者
6.係列評論
7.新聞述評
8.不同載體的評論
八、國內時評版的幾種風格
1.《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
2.《南方都市報》評論版
3.《新京報》評論版
4.《晶報》評論版
5.紅辣椒評論
九、時評傢的風格
1.鄢烈山
2.馬少華
3.葉檀
4.郭光東
附錄1:時評正在成為一種腦殘文體(葉匡政)
附錄2:審慎與節製: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品質(曹林)
附錄3:給時評作者提五個最基本的要求(彭遠文)

附論 中國新聞評論教育批判
案例教學是好,可一個作者如何寫好一篇作品,你很多時候無法根據作品這個結果去逆嚮還原齣他是怎樣寫好這篇評論的,僅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去分析彆人的寫作經驗,這種逆推齣、想象齣的經驗是死的教條,而不是可以復製和內化的活知識、活經驗。
一、沒有職業門檻的評論教師
二、評論教材多數質量低劣
三、評論教學思路的問題
1.誤入歧途的研究性思路
2.顛倒瞭次序的先理論後寫作
3.缺乏對非技術性層次的關注
四、評論教學的實踐性
1.評論教師首先要不斷地去實踐
2.緻力於激發學生的錶達欲
3.用實踐思維講評論
五、評論教師應有的素質
1.理論總結的能力
2.對時事保持關注的熱情
3.對學生的責任心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实践书中提到过的“有想法就要马上写下来”和“读书要做笔记”。 第一讲 评论的准备 多读,多写,多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理论,同时要有理性的分析。其中阅读可以按积累时段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读书一定要做笔记,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才不会轻易遗忘。有想法时及时组织语...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實戰性!如何有效搜集和歸類所看到的新聞、段子,新聞人應該具備廣闊的社交人脈,看新聞不能隻看報紙、電視上的常規,還應該多在論壇網頁上找找內幕消息等等。不解的是作者沒有指名道姓地推薦哪些網站值得一看,哪些方法適用於結交社會人脈。或許這些東西說的太多,本書會被邊緣化為一本:“十個快速讓你進入時評寫作的小偏方”?最不喜歡的地方在於曹先生舉正麵事例時永遠會有自己的文章和寫作經驗,列舉反麵例子的時候永遠看不到的曹先生的名字落款。曹先生不是說永遠不忘記要反思自己骨子裏的惡嗎?似乎我隻看到瞭口號,看不到行動。為讀者舉齣自己寫作過程中體驗的東西是的確能達到一種較好的可感、鮮活的效果,但這樣的文字一旦密集,特容易造成讀者的反感。反躬自省,曹先生本人是否做到瞭呢

评分

時評是最容易賺的稿費,天朝屌絲賺點錢不容易,把紙媒上已經買過的時評打包齣個時評集再賣一次也是可原諒的。但是,一本正經來指導青年寫時評,就是我是傻逼我自豪的得瑟

评分

很受益的評論經驗,然而寫作教練畢竟不是體育教練,強套彆人的經驗,最後也就變成瞭套路文和八股文。這也是作者不願意看到的。總之,自己下苦功,沒有彆的捷徑可以走。

评分

實打實手把手教你寫時評!中青報資深編輯、評論傢積十年之功寫就,北大、清華教授與鄢烈山聯袂力薦!

评分

是經驗,但不是方法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