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与密室其他成员的相处、对性的好奇、对战争的看法、对知识的渴求、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援助者的感恩……
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本书由台湾知名作家、社评家南方朔作序。
作者介绍: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于德国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时,距离她的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译者介绍:
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译文以典雅著称。
译作包括:《俄国思想家》、《现实意识》、《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西方政治思想史》、《普希金秘密日记》、《安妮日记》、《美的历史》、《丑的历史》等。
这是市面上最完整的最好的中译本,我用两个月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我惊异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日记里有一份安妮之家教育和阅读清单,记录了八个人的学习情况。 范先生:常常查阅《克瑙尔氏百科全书》;看侦探小说、言情故事和医学类的书。 范太太:上英语函授课;喜欢看传记...
评分 评分I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on the train coming back to Beijing, during which journey I can't cheer up for many reasons, but this book can't be blamed for my recent depression at all, to the contrary, I should say I can't admire this lovely girl more and ...
评分6月,突然接到一个老友的邀请,于是匆匆踏上了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旅程。 刻板印象中,从这座城市联想到的除了郁金香,自行车和运河,就只有大麻和红灯区。 却没有联想到,这里还拥有大量梵高,林布兰特,哈尔斯等艺术巨匠的传世之作;这里还是那本家喻户晓的《安妮日记》的真实...
评分Annelies Marie Frank Born 12 June 1929 Died Early March 1945 (aged 15) 这一切来的那么的突然。。。 虽然已事隔68年,对当时的一切都已有一定了解。但是,当一个个曾经鲜活真实的生命突然之间在脑海中消失时;当从一个独立、乐观、聪明...
小学的时候看得
评分这么丰富的情感,深刻的自省,文笔如此生动,简直让读者又哭又笑,很难相信出自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之手!另外,让我对二战中犹太人的命运和苦难非常感兴趣。 黎明前的黑暗才是最黑暗的,谁说我们就可以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评分日记没有预兆的完了。没有FIN,没有END。什么也没有。1944年8月4日,安妮全家等八人被捕!八个月后,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个人活着从集中营中回来... ... 和平年代的我们,除了加倍地热爱生活,还能怎么样呢?
评分五星给实在的震撼.
评分看到最后一篇日记有点心酸,突然就没了,然后这个小小的写日记的孩子,被送到集中营杀死了,这个日记里记载的所有人几乎都死了,好心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