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傢,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瞭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睏惑、與密室其他成員的相處、對性的好奇、對戰爭的看法、對知識的渴求、對大自然的嚮往、對援助者的感恩……
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樸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本書由颱灣知名作傢、社評傢南方朔作序。
作者介紹:
安妮・弗蘭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於德國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時,距離她的16歲生日尚差3個月。
譯者介紹:
彭淮棟,生於1953年,颱灣新竹縣竹東鎮人,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颱灣大學外文研究所肄業,曾任齣版公司編輯。譯文以典雅著稱。
譯作包括:《俄國思想傢》、《現實意識》、《格格不入:薩義德迴憶錄》、《西方政治思想史》、《普希金秘密日記》、《安妮日記》、《美的曆史》、《醜的曆史》等。
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记日记了,开始的时候天天写,写完了还喜欢大声朗读,对漂亮的日记本更是倾心,总是眼巴巴地等着写完能换本新的. 上中学的时候就偷懒了很多,开始觉得是一种负担,能不写就不写,不过还是一样喜欢把自己的"大作"读给父母听,和很多同龄人有些不同...
評分我不知道你至今看过最你最觉得伤感的是什么样的文字?是如琼瑶阿姨一般的苦情戏,几个故事的主人公不乱男女会为点滴琐碎歇斯底里的痛哭宣泄感伤;还是如某些网络文学一般浓墨重彩的渲染一段段黑暗到令人发指的桥段;我不曾仔细品读过这些文字,相较之下,我更钟爱的是...
評分看完安妮日记了。开始只是觉得这日记写的很是真实,呵呵,就像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女孩日记,最多只是因为发生在一段特别的日子里罢了。 一样的自私自大,一样的会对爱情憧憬或被异性吸引,一样的觉得自己那么特别,时不时的自怨自艾故作沧桑一下。但是,突然的,日记结束...
評分初中時專挑安妮性啓濛一段看。
评分小時候覺得這類書真的很難看,長大瞭纔覺得好看。
评分我一直盡量不讓自己去想她的結局,畢竟人是殊途同歸的。但不得不承認,她年級雖小,但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解讀力,卻是可圈可點的。到後麵,文字運用能力日漸加強,直白、簡練,讓很多矯揉做作的所謂作傢汗顔。世有輪迴,非常希望她下世能有機會成為作傢。一定非常驚艷。
评分這本是聽的有聲書,讀得很好。經典的魅力就在於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從中獲得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值得思考的有關於父母子女的關係,二胎的處理。值得學習的有傢庭教育,還有他們對知識的尊重。另外安妮特彆使我動容,她很坦誠,寫作層次很豐富,沒有多餘的修飾。她敢於談論一些睏難的話題,思考深入,闡述清晰,而她不過13-15歲而已啊。中間對愛情的探索也寫得很生動,有猶疑,模糊,也有對自我清晰的認識。 知道結局時覺得非常遺憾。
评分稍微無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