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托马斯·曼, 二十世纪德国文坛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吕贝克名门望族之家。1901年,以长篇小说处女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而声名煊赫,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1924年,以另一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世界。还著有《浮士德博士》《绿蒂在魏玛》《托尼奥•克勒格尔》《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等作品。
1929年,由于托马斯·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是由于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布鲁姆在《西方正典》里是这么读《李尔王》的,他认为当一个人已经像李尔王那样坐到了最高权力的位置上,也不愁金钱之时,他便会产生自己能与上帝并肩的错觉。直到疾病或者其他自然力量将他击败,他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这也是一种凭个人意志与环境对抗的典型,只不过堂吉诃...
评分若要用喻,那么《布登波洛克一家》无疑是一串下行的音符。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布登波洛克一家由盛转衰,从人丁兴旺到最后的族人死于伤寒,从富可敌国到家财散尽,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一道华丽而带有繁复的缀音的下行音阶。一步一步,滑向衰败深渊。 而在如此...
评分摘自《外国文学》 作者:黄燎宇 1901年,26岁的托马斯•曼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并立刻引起轰动。这部小说使托马斯•曼最终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奠定了他的大作家声誉。1929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布登勃洛克一家》被评委会宣布为授奖原...
评分It seems the fact is illustrated clearly when these Mrs has take bread more precious than any other affairs which contents with more sentimental value and showed how did the great force of the desire of matter acting flowing inroad this family’s basic idea...
评分不算简练,但对节奏和细节的把控水准极高。对衰落的家族和其中的人物有讽刺又有尊敬,有的场景极有力量,另一些叙述又充满怀念和柔情。这让作品丰富甚至含糊。确实有红楼梦的气质,但是水准差得比较多了。
评分满失望的...
评分结尾反而觉得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也许是因为还没有准备好在这里看到结尾吧?
评分托马斯曼写这本书时二十多岁,译者傅老当时只有三十多岁,但这是一本纵观家族三代兴衰史的庞大的书,反映艺术性格与商人性格的冲突,很老道和深刻,却几乎可以说很絮叨,并不是很有趣,可能商人始终不是我感兴趣的一种族群…兴衰无非是几笔买卖和几宗婚姻陪嫁带来的金钱沉浮,格局小。细腻的对痛苦的描述和对音乐的描述倒是令我喜欢。“唉,人之为人,他的一切所有和所能,无一不是贫乏 、灰色、缺乏、无聊的;但是人所不能,是的,他所不能有,不能为的,也正是他怀着贪恋的慕盼注视着的,这种慕盼因为害怕变作仇恨,所以变成了愛情。”
评分时间没有减弱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