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美國名Arthur H.Smith,明恩溥是其中國名字。
英裔美國傳教士。
生於1845年,死於1932年。
於1872年來中國,在天津為傳教士。
後來不久即到山東,從事傳教與救災等工作。
自1880年後,他久居於恩縣之龐傢莊,從事於農村布道、醫藥、慈善、
教育等事業,有二十多年。
著述有《中國的格言與諺語》《中國人的特性》和《中國的農村生活》等。
《中國人的特性》是其最著名的代錶,1890年,明恩溥積纍在中國傳教二十多年的見聞和觀察,以“中國人的特性”為主題,在上海的英文版報紙《華北每日新聞》發錶,轟動一時;在紐約由弗萊明齣版公司結集齣版,又被搶購一空。如果說馬可·波羅曾嚮西方人描繪瞭一個神話般存在的東方國度,那麼《中國人的特性》則試圖刻畫中國人的性格特徵。
它是西方人介紹與研究中國民族性格的最有影響的著作,被稱
為“世界上研究中國民族性最早、最詳盡、最切實的著作”之一。
魯迅在其生命的最後十年,曾三次嚮國人推薦過此書。
《中國人的特性》主要內容簡介: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人是個什麼樣子,有何種生活習性,讀瞭這本書是可以大略體會到的。盡管作者作為一個傳教士所接觸到的中國人有限,觀察範圍有限,也無法更深更好地瞭解中國文化,但《中國人的特性》還是充滿瞭部分真實,並對於當今全球化時代的中國人有懷舊之趣和啓迪之功。深度影響過魯迅、林語堂、柏楊等人對國人看法的一本書。
Arthur.H.Smith寫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新世界出版社翻譯成《中國人德行》。 書腰上介紹:“一部魯迅先生力薦立此存照的書籍,一部逼真描述中國人德行的書籍,一位在華居住22年的美國人的驚動世界之作。” 總之是本從前老美從自己覺得了解的角度看中囯人,然後中國...
評分这是一本鲁迅先曾极力推荐过的书。 读过之后我 想了很多,在此与大家交流。 书中的主要思想,说穿了就是对两中文化的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那个已经被我们完全接受的,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中国人有劣根性。 这样的话我们已经认定为真理,并且将其作为中国之所以贫穷...
評分这是一本鲁迅先曾极力推荐过的书。 读过之后我 想了很多,在此与大家交流。 书中的主要思想,说穿了就是对两中文化的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那个已经被我们完全接受的,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中国人有劣根性。 这样的话我们已经认定为真理,并且将其作为中国之所以贫穷...
評分我自认为为已经脱离了一些低级趣味。 但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我,还是没有逃脱《中国人德行》中描述的一些缺点。 在乎面子 节俭到不计算得失 无效率的勤劳 缺乏时间观念(容易迟到) 忽视精确 不讲究舒适和方便
評分我喜欢另一个版本的。 《中国人的素质》秦悦老师翻译的。 读起来非常顺畅! 大家去买那本! 这个版本不行。
寫得很不錯的分析中國人的書。雖然有些觀點現在已經稍顯過時,但當你知道韆百年來的中國人是如何生活之後,你會更能理解現在一些人的奇怪想法或者奇怪觀點--這都是一些根深蒂固在我們骨子裡存在的東西。
评分麵子要緊厲行節約辛勤勞作嚴守禮節忽視時間忽視精確易於誤解拐彎抹角柔順的固執心智混沌神經麻木輕視外國人缺乏公共意識因循守舊隨遇而安身體的活力忍耐和堅毅知足者常樂百善孝為先仁慈行善欠缺同情心人際風波連坐與守法互相猜忌言而無信多神論泛神論無神論,110年前的書,像今天的中國人麼?
评分讀瞭這本書,瞭解到瞭100多年前的中國人的很多特性,現在來看有喜又有悲,喜的是文中好多不好的特性如今已經不復存在;悲的是這些弊病仍然有所殘留,特彆是在農村地區,依舊存在文中所說的“重男輕女”,“婦女地位低下”等問題,而且迷信的現象依舊還是有的,我父母對鬼神也是“寜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傢鄉那個地方應該說是殘留相當嚴重瞭。最讓我震驚的應該是文中的各種可怕的風俗,但是我也經常有所耳聞。相當佩服作者,能從社會,哲學,信仰的角度去幫中國人看病,更令人驚喜的還運用瞭經濟學,難怪能對魯迅先生産生不小的影響。
评分一開始覺得還不錯,寫得的確很麻辣,也一針見血 但是總到後麵幾篇能感覺到作者(或者他代錶的文化)高高在上的感覺,說中國人忽視時間、散漫、輕視外國人。。。。。難道你們沒有嗎?不喜歡作者吐槽的感覺,喜歡理性的分析。
评分翻譯很拗口,書的內容不錯,雖然寫的是舊時國人,不過與今相比,也未見進步許多,難怪柏楊曰醜陋的中國人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