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347年),西方思想传统奠基人之一,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齐名。
柏拉图来自一个长期在雅典政界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但由于厌恶政治圈内的暴力和腐败,他拒绝沿循这一家族传统。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他的朋友兼老师)被判死刑,更让他感到失望和恶心。受苏格拉底对道德标准的性质的种种讨论的启发,柏拉图想到要用哲学,而不是政治,来治疗社会的各种弊病。这最后成为了他的一个基本而持久的信念,即除非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否则,社会的弊病永不息止。
公元前4世纪初,他在雅典创立了柏拉图学院(Academy)。这是第一个专门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永久性机构,也是后来所有西方大学的典型。
柏拉图很粉苏格拉底。苏老师也很爱这个学生吧。柏以苏的论辩写好几本书。突然有个问题,柏拉图是不是一直没有出现在与苏老师的“对话”里。苏老师还那么爱辩都没提过柏?咱们孔老师就不一样了,言必提子路,行必有礼数。这一本书4个过程。马上要审判了还去有心思考虑别人打官司...
评分我不是二元论者,目前来讲,我不相信死后的灵魂。 然后…我很懒,所以不愿意去梳理整理我的观点,我的记录,就像我凌乱无序的桌面。如果不巧被您看到,待客不周啦。 我读的顺序是斐多篇-申辩篇-欧绪弗洛篇-克里托篇,我的情感是有一个由强减弱的过程,因为我先挑着最震撼的部分...
评分 评分奥地利作者Th.龚珀茨在他的《希腊思想家》一书中谈到苏格拉底的时候,提到柏拉图的《申辩》篇,以下是一段摘录,可以看作是这位作者对《申辩》篇的态度: “在一种意义上,也许是在最高意义上,全部《申辩》可以叫做苏格拉底的所有物。这部作品的智力和艺术的质量无...
评分越读越觉得,从小就接受单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观,好可悲好可悲。 18岁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思想,而且无所谓对错。 ****************** 这可算是“原典”了吧。后世太多思想观点都出自这里。无数次间接看过别人引用“苏格拉底之死”,总算是直接看了一回。还可以多想想。 “……当生命不能再给我什么的时候,如果我还粘着他,抱着他,在我看来,只是让我自己在我自己眼里显得荒谬。”活到这份清楚明白与豁达就成了。
评分柏拉图所展示的苏格拉底,比起一个哲学家更像一个辩手。如果他的伟大在于辩证法的话,作为一个浸淫马列中国传统哲学廿载的人,我觉得读这本书毫无意义。诡辩,用问题质疑问题,生搬硬套。灵魂不灭论通过阴阳相生和阴阳不可调和得证。莫非是玄学中人?欧绪弗洛篇和申辩篇漂亮,是作为辩手的漂亮,不打高大上,温良拱让的咄咄逼人。“认识你自己”只有这句话才算苏格拉底先生的哲学吧。“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但是,什么才叫成熟的理论呢?我也看不出来苏格拉低到底是不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不成熟的理论只有被提出被质疑被风吹雨打被实践检验才能成熟吧。认为自己一无所知实际上是一种自黑手段,通过自黑来回避质疑,这是对质疑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自我的逃避。我这话说的不是苏格拉底,而是利用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的自黑者
评分之前因为辩论赛的原因,通过各种渠道多多少少也看完了这四篇文章。至今,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都还是一个法学上颇有争议的问题。作为非专业的读者,只能吐槽一句,苏格拉底特么就是作死
评分越读越觉得,从小就接受单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观,好可悲好可悲。 18岁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思想,而且无所谓对错。 ****************** 这可算是“原典”了吧。后世太多思想观点都出自这里。无数次间接看过别人引用“苏格拉底之死”,总算是直接看了一回。还可以多想想。 “……当生命不能再给我什么的时候,如果我还粘着他,抱着他,在我看来,只是让我自己在我自己眼里显得荒谬。”活到这份清楚明白与豁达就成了。
评分有一个情况很重要 苏格拉底为什么被指控,说他颠倒黑白,鼓动青年,野心勃勃 是说有年资的人被揭穿无知,不愿承认这种真相,而群起攻之,指责他控诉他 所以,,,告诉我们真相,人心都不要去解,里头解除蝇营狗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