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阿勃丝传

黛安·阿勃丝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帕特丽希娅·博斯沃思
出品人:
页数:424
译者:孙京涛
出版时间:2011-8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01212
丛书系列:文学纪念碑
图书标签:
  • 摄影
  • 传记
  • 黛安·阿勃丝
  • 人物传记
  • 美国
  • 艺术
  • DianeArbus
  • Diane_Abus
  • 黛安·阿勃丝
  • 摄影传记
  • 人物纪实
  • 美国摄影
  • 艺术人生
  • 边缘人物
  • 人性探索
  • 黑白摄影
  • 摄影大师
  • 非主流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黛安•阿勃丝那些有关侏儒、变性人和畸形人的令人震惊的图像重新定义了正常与非正常,而且成为阿勃丝在1971年自杀那个年代的示意插图。在这本翔实客观的传记出版之前,阿勃丝本人一直是个谜。帕特丽希娅•博斯沃思缜密考察了摄影家隐藏在这些照片背后的生活:黛安娇生惯养的童年,与阿伦•阿勃丝炽热的恋爱,以及黛安照片中所摄取的关于整个60年代的极端黑暗、充分自由和极端悲剧性的变故。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是对隐藏在这些有关我们时代的强有力的照片背后的一位女性充满悲悯的描述。

作者简介

帕特丽希娅•博斯沃思(Patricia Bosworth),出生于加州旧金山,萨拉•劳伦斯大学研究生,《名利场》特约编辑。其著作包括备受好评的《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传》(Montgomery Clift)《马龙•白兰度传》(Marlon Brando)两部传记,另有回忆录《心有所期:一个美国家庭的故事》(Anything Your Little Heart Desires:an American Family Story)。《黛安•阿勃丝传》催生了电影《皮毛》,该片由妮可•基德曼和小罗伯特•唐尼主演。她目前定居于纽约,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巴纳德学院教非虚构文学,头版奖获得者。她是演员工作室的长期成员,主管剧作家—导演部,目前在为哈考特出版社撰写《简•方达传》。

孙京涛,大众日报摄影部主任,图片总监,高级记者,著有《纪实摄影:风格与探索》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五大道上的拉塞克商厦............
第二部分 时尚摄影时期............
第三部分 黑暗的世界............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某个层面上说,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任凭命运摆弄的人,一种是在与命运作着斗争的人,一种是已经和命运和解,愿与它共处的人。此文送给后两者。 ——题记 (一)“她不是在看你,而是在端详你。” “我有一次梦见我在一艘豪华邮轮上。这艘邮轮的装潢风格是洛可可式的...  

评分

1923年3月14日,她出生。 15岁, 她遇见了阿伦.阿勃斯,并相爱。 18岁,她与阿伦结婚。 21岁,怀孕,并自拍了裸体怀孕照。 22岁,生第一个孩子,并与丈夫开始合作摄影,拍摄时装。 31岁,她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分娩的时候她没有使用麻醉药,她...  

评分

不是故意要挑毛病,而是作为一个出版从业人员,那些校对错误,甚至是致命的硬伤躲都躲不掉地往眼睛里钻。错别字很多,标点符号错位的也有,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好几处排版时漏了文字,上下文连接不上,前后页文字连接不上的情况居然也出现了。 山东画报出版社,责任编辑...  

评分

我最近爱上的一个女人 ——推荐《荒谬的真实》 照片中的那个女人,是我最近爱上的另外一个女人。我早上、中午、晚上,办公室里、床上、蹲坑上、公交车上都会去看看她。她是不是察觉我站在她的身后? 她清瘦的形容日渐清晰,她身体敏感的部位已为我所知,我只要伸出手就能把...  

评分

在三联看到这本书的照片,我惊骇欲吐。妓女仿佛了解每个人的肉欲,畸形人看穿镜头后面的一切,我是怀着无知和惶恐买下这本书,不知道原来桑格塔竟然有着和我一样的感触。 阿勃丝是真正的贵族,可以始终怀着混沌初开眼神看世界的人,那些容易引起生理反感的族群,其实正是怀有心...  

用户评价

评分

人们认为她黑暗、怪异、堕落、变态,如同她照片的主题;我看到她纤细、害羞、孤独、因为不是她的错误自我放逐。

评分

五六十年代的纽约艺术圈子,能被叫出名字的鼎鼎大名的艺术家比比皆是,可是这本书只属于戴安,虽然里面充满很多熟悉的名字。读这个就像当初读佛里达传记一样,抛开她们艺术家的一面,我觉得她们都是活生生的女人。光看每一章后面那满满的注视,就知道作者在八十年代写这本传记的时候下了多少工夫花了多少心思。看了摄影集之后再看书里描写戴安拍下某张照片的动机,觉得很有意思。

评分

五六十年代的纽约艺术圈子,能被叫出名字的鼎鼎大名的艺术家比比皆是,可是这本书只属于戴安,虽然里面充满很多熟悉的名字。读这个就像当初读佛里达传记一样,抛开她们艺术家的一面,我觉得她们都是活生生的女人。光看每一章后面那满满的注视,就知道作者在八十年代写这本传记的时候下了多少工夫花了多少心思。看了摄影集之后再看书里描写戴安拍下某张照片的动机,觉得很有意思。

评分

Diane就是這樣!(翻譯稍微糟糕些)

评分

人们认为她黑暗、怪异、堕落、变态,如同她照片的主题;我看到她纤细、害羞、孤独、因为不是她的错误自我放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