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胡适
出品人:
页数:2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5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008285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胡适
  • 传记
  • 民国
  • 自传
  • 文化
  • 好书,值得一读
  • 四十而立
  • 我想读这本书
  • 自传
  • 四十岁
  • 人生感悟
  • 成长历程
  • 心灵成长
  • 自我反思
  • 人生哲思
  • 生活随笔
  • 思想记录
  • 岁月痕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胡适先生一生就写过这么一部自传。四十岁开始成圣。

【内容简介】

《四十自述》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从幼年至青年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民族命运,语言平实晓畅,娓娓述 说。不仅有以小说体追写的“我的父母的订婚”,感人肺腑的“九年的家乡教育”,还有“在上海”的艰辛求学、创办新学、留学前的堕落生活与重新振奋,更有对如何开始“讨论文学革命”的详尽叙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并收录胡适于1931年1、2月份在美国的 Forum 杂志上连载两期的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呈现最真实全面的胡适自传。

【名人推荐】

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本书。——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

《四十自述》是进入胡适生命的第一把钥匙。——潘光哲,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学者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02.24),安徽绩溪人。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对民国时期整个社会的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10年官费留学美国

1917年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5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台北

目录信息

自 序
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序 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金灶夫妻都很诧异,他们都说,这是前世注定的姻缘。
第一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他决想不到,八百年后这三十五个字竟感悟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竟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
第三章 在上海(一)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另另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
第四章 在上海(二)
白话文从此成了我的一种工具。七八年之后,这件工具使我能够在中国文学革命的运动里做一个开路的工人。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我在学校里用胡洪骍的名字;这回北上应考,我怕考不取为朋友学生所笑,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第六章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我们一年多的文学讨论的结果,得着了这样一个坚强的革命家做宣传者,做推行者,不久就成为一个有力的大运动了。
附录一 What I Believe
附录二 胡适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四十岁的胡适 ——读慧文评注《胡适四十自述》 国人说四十不惑,究竟四十岁的胡适有无疑惑呢? 1930年,他在北京大学任教17年,在秋韵无边的11月开始为自己作了一个精致的传;1932年,在秋意初来的9月,他完成了这本有文有诗的《四十自述》,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  

评分

合上胡适的《四十自述》,眼前民国的氤氲让人感到一种迷幻的向往,像《午夜巴黎》的主人公,梦游一样的来到他向往的复古时代,和所有他心中的巨人一场接一场的相逢,胡适的人生好像是伍迪艾伦笔下人物的原型,一个早慧的晚生子,徐志摩推崇的挚友,是与蒋介石谈笑风生得礼...  

评分

评分

关于胡适 时代背景:一九一零年代左右,文学革命时期,汉字拼音和拉丁化的说法甚嚣尘上。 这个时候,胡适作为一名清华的庚款留学生在美国(公派留学),每月由一名清华学生监督处的好好先生钟文鳌(外国人)给他们这些留学生寄支票,这位对中国社会改革有着极大兴趣的钟先...  

用户评价

评分

母亲处最为感人。肤浅印象:胡一无文学才华,如周作人;二无世事洞察,如周树人;三无哲学发议;历史知识不详,估计也是不如陈寅恪。因为一点小伤就自伤身世,眼界浅薄可鄙,气概上更比不上陈独秀。发议论不如梁佛山,作诗不如毛湘潭,捡了一个新旧交替的便宜,混得大师美名。周国文学(、社会)在这些人手上决不会进步。

评分

后面收的what I believe比正文有分量。Shall we say,"After us, the deluge?" Or shall we say ,"After us, the millennium"?

评分

读完感慨胡适的母亲简直比孟母还伟大!

评分

小说看得脑袋麻木了,看看适之的自传也好。

评分

小说看得脑袋麻木了,看看适之的自传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