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与人文

天道与人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竺可桢
出品人:
页数:2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1-6
价格:2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0086812
丛书系列:大家小书
图书标签:
  • 科普
  • 竺可桢
  • 文化
  • 物候
  • 大家小书
  • 科学
  • 自然
  • 气象
  • 天道
  • 人文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宇宙
  • 人生
  • 智慧
  • 境界
  • 修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家小书•天道与人文》讲述了:许多文史工作者在选用素材时,都有“六经注我”或堆砌编排的特点,其最终分析可能失之偏颇。竺可桢选用材料十分讲究,对历史的分析基本上做到了唯材料是举。《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变迁的分期,既不是根据温度变迁的周期,也不是根据历史朝代的不同,更不是根据纪年方式的变更。而纯粹是“根据手边材料的性质”。把气候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这种分期方式与气候变迁本身并无关系,表面上看来极不合自然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方便实用且能最接近客观真实的一种方式,典型地体现了他所反复提倡的“求是”精神。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他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竺可桢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竺可桢长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竺可桢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目录信息

一、天道与人文
气候与文化
天时对于战争之影响
中秋月
牵牛与织女
北斗九星
说云
苏东坡舶棹风诗之是否合乎事实
柳条能漏泄春光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天气和人生
气候和衣、食、住
气候与卫生
二、古今气候变迁考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
中国古籍上关于季风之记载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考古时期约前3000一前1100)的中国气候
物候时期约前1100-1400)的中国气候7
方志时期400-1900)的中国气候
三、顺应天时
顺天时,救民疾
中国之节气
中国古代之月令
月离于毕俾滂沱兮
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
季风之成因
气候与其他生物之关系
什么是物候学
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
我国古代农书医书中的物候
物候的南北差异
物候的古今差异
以农谚预告农时
四、改造自然
中国古代在气象学上的成就
二十八宿与浑天仪
我国东部雨泽下降之主动力
论祈雨禁屠与旱灾
纸鸢与高空探测
气球航行之历史
飞艇航行之历史
沙漠的概念与沙的来源
沙漠的魔鬼
论南水北调
让海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想说说我爱的中国,诚然,与众口非一。诚然,自我臆造者甚多。 《黄帝内经》有句,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比遥远更为遥远的时候开始,天隐秘地高悬于心,成为不可超越的存在。天是什么?天是一切外在于人的宇宙洪荒,斗转星移是天,桑田沧海是天,日月星辰是天,风雨雷电...  

评分

懒得算印张了,强烈怀疑这个印张也不对。这明显就是把另一本书的版权页贴过去,只改了书名,别的一概没改。两本书印张一模一样这么巧,概率还是很低的。书号和封底上的书号都对不上。这个出版科也就算柔顺的了,这样的版权页还不把责编乱棍打出来! 金瓶梅里王婆说,但得一片橘...  

评分

一是《古今气候变迁考》系列,用历史文献上的物候资料证明了我国历史上几个比较显著的温暖期和寒冷期,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很容易让读者(如我)联想到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关系,寒冷期基本上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期相对应。于是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今人中...

评分

一是《古今气候变迁考》系列,用历史文献上的物候资料证明了我国历史上几个比较显著的温暖期和寒冷期,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很容易让读者(如我)联想到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关系,寒冷期基本上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期相对应。于是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今人中...

用户评价

评分

简单科普。关于岭南穿皮鞋导致香港脚,笑而不语

评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 物候学 黑子与降雨 量雨器 南水北调 岭外代答 岭表录异 广东新语 玉芝堂谈荟 四大时期(考古 物候 方志 测量器)春秋运斗枢 蜀云如菌 天官书补目 天钱雨至,地宝云生

评分

并非单纯的科普读物,也正是因此才避免了对气候、天文等领域枯燥的讲解,值得一读。以前对竺可桢了解不多,一直以为他只是个气象学家,读罢才知其文史底蕴颇深,果然能从民国一代脱颖而出留下名字的,多是触类旁通的大家。

评分

kindle读。碎片时间读一读消遣消遣。

评分

校长的时代范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