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祸史谈丛》主要内容简介:编辑“大家小书”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本册《笔祸史谈丛》为该丛书之一。《笔祸史谈丛》由黄裳编著。
黄裳,原名容鼎昌,一九一九年生,山东益都人。曾做过记者、编辑、编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并熟于版本目录学。结集有《锦帆集》、《关于美国兵》、《旧戏新谈》、《过去的足迹》、《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清代版刻一隅》等,辑有《黄裳文集》六卷,译有《猎人日记》等。
本身就是本小薄书,随便说几句罢。 1,中国民间因为辫子戏影响,康雍乾三帝里向来以为康熙是圣君,却不好接近;雍正是暴君,和年羹尧纠缠不清,最后又被吕四娘砍了脑袋,同样不好接近;乾隆是个风流皇帝,下江南美女为伴,和珅晓岚伺候两边,想来是好说话的幽默人。可惜史学家...
评分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篇幅短,开本小,可随时随处阅读,但分量很足;放在办公室里,没时间读“大书”时,便翻翻这“小书”,有常读常新之感。 昨天于秋雨中读黄裳先生《笔祸史谈丛》,说的是有清一代文字狱的事儿。粗粗读之一过,感慨颇...
评分文/赵客 金庸的《鹿鼎记》开篇即是吕留良、黄宗羲和顾炎武三人讨论“明史大案”:小人吴之荣告发湖州庄氏所编的《明史辑略》中使用明朝纪年,并在书中斥责明将降清为叛逆,更直呼努尔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吴之荣的告发掀起了腥风血雨,凡是和《明史辑略》略有牵连...
评分——据说,有人看过原本《四库全书》,常在每本起首处发现明显错误,原来那是留给皇上的,为了“御览”时省事,用不着细读就能马上发现错误,既证实了皇上圣明,又便于改正。不幸皇上翻也没翻就算“御览”过了,谁也不敢再动手改了,只好听任它错下去 ——吕留良以批选刻印时...
评分没有哪一个朝代如清朝,让人既爱又恨。大众消费清代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宫斗剧,看的大有人在。要说恨,实在也不过是汉民族心理作祟罢了,“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暗示总是感觉不太舒服。说到宫斗,在清初的文字狱面前,实在是小儿科。清代笔祸的惨烈,余毒在我们,能感受到的不费...
古今一也……
评分意味深长的小书,三十多年前的文章,就像在写今天。“文人如无真则是最大的无行。政治家如弄假愚民则是骗子,且是骗子中最大的骗子。”“书是禁不绝的,因为有无数正直、公平的读者的保护。”“忘记了曹雪芹是在怎样的政治环境下进行创作,是不能真正理解《红楼梦》的。”
评分地铁上每天一篇,很合适。关于雍正,文字狱,还有对思想的控制,很多都是我不知道的,写得也很好读。
评分文章为文革后所写。相类议题,四〇年代已有谈四库全书等篇什。
评分文章为文革后所写。相类议题,四〇年代已有谈四库全书等篇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