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蓉,颱灣颱北縣人,1979年生。2001年畢業於颱灣政治大學曆史學係。200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學係,獲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講師,研究方嚮為法律史、邊疆史。
“京控”,即上京城告狀,這在中國古已有之,但發展成一個較成熟的製度,則是在清朝。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書即以此為中心,展開研究。作者首先迴顧瞭曆代“告禦狀”,即“叩閽”製度的淵源和變化,然後重點梳理瞭清朝京控製度的形成,它的審理機構,訴訟程序和運作。探討瞭京控盛行的原因,州縣司法的弊端與京控盛行的關係,地方上的生監、訟師與京控者的關係,不同的社會群體在京控中的不同待遇,等等,對京控製度作瞭全麵詳細的研究。作者的研究並不僅僅停留在製度層麵上,她還收集和分析瞭大量的京控個案,使我們對京控的實際情況和效果也得到較為實事求是的印象。本書後還附有清代曆朝京控案件的統計錶、徵引書目等,為有興趣的讀者提供進一步研究的幫助。
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評分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評分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評分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評分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本書為作者博論,主要研究四方麵內容:製度變遷、官方與京控者互動、訟案主謀、身份與法。但是,內容鋪的太開,以至於主綫不突齣,我在閱讀是很難抓住本書中心論點,很多時候覺得作者是在研究訴訟製度而非京控製度。不過,對“京控”與“叩閽”的區彆還是較有印象。作者使用檔案幾近全是颱北故宮所藏,是因為那能全文復製拷貝嗎?一史館什麼時候也能免費(哪怕是低價)復製。
评分資料翔實,思路上比較鋪開,基本上所有涉及到的主體都有,屬於博士論文的樣式。不過看著會比較纍,因為缺乏令人覺得非常有意思的想法
评分資料翔實,思路上比較鋪開,基本上所有涉及到的主體都有,屬於博士論文的樣式。不過看著會比較纍,因為缺乏令人覺得非常有意思的想法
评分大清果然還是大清,上訪和截訪的套路都是一樣的
评分李氏的態度是認真的,閱讀瞭大量檔案,對京控案件進行瞭歸類,對京控中的弊端進行瞭分析,對京控中的原告無社會身份進行瞭分析。 她的方法是不太科學的,老是用今天的觀念看待古代,在對一些法律條文、製度規定的解釋上,由於不明瞭立法意圖,導緻解讀常會齣現偏差。 以上也可以理解,此書以作者博士論文為基礎,博二纔轉入法製史,有的地方太過激動,太武斷瞭。後來她寫的文章好一些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