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泰勒•考恩Tyler Cowen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目前任教于乔治梅森大学,并主持该校知名智库Mercatus Center。他的博客在全美经济类点阅率的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超过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博客。《彭博商业周刊》称他为“美国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也入选英国《经济学人》过去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大停滞》一书即源于其广受欢迎的博客,整理出版后即成为当年畅销之作。因其在此书中对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独特思考,使其被誉为“下一个托马斯•弗里德曼”。
导读 涂子沛
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和信息科学硕士。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被认为中国最好的科技作家。先后担任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副主席、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匹兹堡分会主席,,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客座研究员。涂子沛致力于研究科技对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改变,2012年其著作《大数据》在中国社会开大数据之先河,引发了大数据战略、数据治国和开放数据的讨论,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盛赞其“为华文世界开创了一个重要话题”。
文/严杰夫 从1880年到1940年,150年之间,科技革命让整个人类社会得以天翻地覆:电话、电灯、火车、飞机、电视机、抗生素……人类为现代社会的“降生”而准备的发明清单根本无法悉数列举。然而,今天,我们或许偶尔还会为这些看似平凡却实则伟大的发明而暗自激动,却已无法真...
评分这本书更像专栏、博客,缺少理论体系的感觉。作者对互联网具有公共品,受益面不均,更多创造个人感受层面的快乐而非收入的特点的描述,较有洞察力。但关于技术进步放缓,其观察是否准确,恐怕还有争议。就像牛顿力学发展全盛时人们认为物理学已经不会再有突破一样,现在说技术...
评分 评分你是否觉得近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你是否觉得科技创新停滞不前、土地却变得寸土寸金?这些表象,都让我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是否即将进入停滞时期?近期,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的演讲中提到了未来中国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石激起千层浪...
评分博文集而成的书,是讨好粉丝的一种方式。但泰勒·考恩想来没什么中国粉丝,只能靠鼓吹中国牛逼来吸粉了。不过我只能说,考恩老师,你这可真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啊! 假设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100分为满分,试问,拿一个从30分变成60分的选手,和一个85分变90分的选手相比...
很棒!简单,适合经济学外行看,对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有一个有趣的概括。
评分这本在Harvard Bookstore买的书前半本is a rather plain paper for an economics student discussing the reason of the great stagnation.作者给出一些数据支持low-hanging fruit的观点(杀过G的人可以咬他),后半本在政治和金融领域延续了自己的观点,看完以后想找几本华尔街的书来看
评分America is done for! #whitegenocide all the way baby!
评分出乎意料短的一本书。是经济学人的年度书籍推荐之一。不过读完之后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想法。 书的整个concept比较有意思,作者觉得美国之前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一些唾手可得的方面:新科技啊教育等。最近的二三十年来没有新的生产技术革命所以其实美国人的收入中位数并没有增长。 顺带着抨击了下internet医疗改革教育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增长,只是带来了繁荣的假象,透支了未来的收益。 那至于未来,作者也没什么新招。无非就是指望中国印度的生产力增长拉动全球,希望美国能鼓励科技创新。 全书风格以一家之言为主,除了列举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并没有看到什么旁征博引,所以也就是一个小薄本的厚度。
评分和Peter Thiel的一些演講的想法非常類似。只不過Cower似乎忽略了一點,美國近30年出了互聯網以外沒有那些激動人心的技術進步很可能是冷戰後,支那印度北極熊加入全球化進程,使得發達國家的要素成本迅速下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