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
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收随笔《要焚毁萨德吗》、《当今右翼思想》和《梅洛-庞蒂和伪萨特学说》。特权总是自私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然而思想总是追求普遍性:在普遍范畴内让特权的拥有正当化并非易事。作者研究了三点: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的关系;今天的右翼意识形态;萨德试图融合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哲学家的理性主义与贵族阶层的特权所遭遇的失败。
提起波伏娃,就在写下上述标题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近二十年前初读其回忆录时的情形:那是一册名为《西蒙·波娃回忆录(第一卷)》的平装本,比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的煌煌八大卷的精装本,显然要简陋得多。事实上,当我在离家仅几步之遥的小书店见到它时,并不...
评分提起波伏娃,就在写下上述标题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近二十年前初读其回忆录时的情形:那是一册名为《西蒙·波娃回忆录(第一卷)》的平装本,比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的煌煌八大卷的精装本,显然要简陋得多。事实上,当我在离家仅几步之遥的小书店见到它时,并不...
评分提起波伏娃,就在写下上述标题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近二十年前初读其回忆录时的情形:那是一册名为《西蒙·波娃回忆录(第一卷)》的平装本,比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的煌煌八大卷的精装本,显然要简陋得多。事实上,当我在离家仅几步之遥的小书店见到它时,并不...
评分年轻的萨德丝毫不像个革命者,甚至也不算叛逆;他准备原封不动地接受社会;他顺从父亲,以至于在二十三岁时接受父亲安排的自己不喜欢的妻子,他不指望世袭意义上所注定的命运之外的东西:他将成为丈夫,父亲,侯爵,上尉,领主,摄政官;他根本不希望拒绝他的地位和妻子娘家的...
评分提起波伏娃,就在写下上述标题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近二十年前初读其回忆录时的情形:那是一册名为《西蒙·波娃回忆录(第一卷)》的平装本,比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的煌煌八大卷的精装本,显然要简陋得多。事实上,当我在离家仅几步之遥的小书店见到它时,并不...
我喜欢西蒙·波娃,一直羞于忐忑,直到在《要焚毁萨德吗》一书中,我读到了一个全新的更为真实的萨德,这非常不容易,可以说是她最为激越的文字。同样,这本书的出现,对于眼下的我来说,也是一种拯救。萨德,我羞于提到的萨德,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力比多似的绝对的存在,也是一种神圣的存在,潜伏在内心的隐秘之处。她却要大声地赞颂他,萨德那种恶魔似的伟大由此彰显,这就是她和那些女性特权主义者的最根本的区别。西蒙·波娃说:「鸡巴是从一个心灵到另一个心灵最近的路」(祖师奶奶曾经天真地戏仿过),我确信,这也是认识自我最简短的一条道路。
评分不是我感兴趣的内容
评分负作用太大 小心阅读
评分差强人意。
评分看着书时我突然悟道,李银河绝逼是把自己当中国波伏娃了,不过有了波伏娃这一篇我觉得真心不再需要什么论述sm的了,非常到位,角度全而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