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

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立平
出品人:
页数:1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1-4
价格:2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617816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数学
  • 教育
  • 数学教育
  • 儿童教育
  • 育儿
  • 自我提升
  • 马立平
  • 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
  • 教学方法
  • 数学学习
  • 课堂掌握
  • 基础教育
  • 数学能力
  • 教学实践
  • 学生发展
  • 知识理解
  • 学习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着巨大影响的“小册子”向我们展示:中国的数学教育并非全无是处,以致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抛弃传统。相反,中国的某些长处往往自己都不认识。像《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所揭示的某些结果,国内研究得就不大够。事实上,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这本直接涉及中国数学教育的书终于也有了中译本了,广大中国读者应该会从中获得许多教益,值得期待。

马立平的著作已给了我关于如何改进数学教育的希望。她阐述了什么是小学教师的“基础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给出了关于如何帮助更多的教师获得这些知识的建议。

作者简介

马立平,华东师范大学校友。“文革”期间在江西插队落户,任小学民办教师多年。1988年底赴美攻读,199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定居美国,为独立学者。曾担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和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的美国国家数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译者简介:

李士锜,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数学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华东师大国际基础教育教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师教育。目前兼任中国《数学教育学报》副董事长、编委,数份国际性数学教育期刊编委,2012年第12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

目录信息

“教师教育新观察译丛”总序

中文版致谢辞
英文版序
英文版致谢辞
引言
第一章
重组数字做减法:教学内容的处理
1.1 美国教师的方法:借数或重组
1.2 中国教师的方法:“退一”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多位数的乘法:处理学生的错误
2.1 美国教师的方法:排列和拆成三个问题
2.2 中国教师的方法:详细描述位值的概念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描述:分数的除法
3.1 美国教师在计算方面的表现
3.2 中国教师在计算方面的表现
3.3 美国教师对分数除法的描述
3.4 中国教师关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方法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探索新知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4.1 美国教师怎样探究这个新想法
4.2 中国教师怎样探究这个新想法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教师的学科知识: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
5.1 中国教师知识的跨专题的全景:它的数学本质是什么?
5.2 知识包及其关键点:理解学习中的纵向连贯性
5.3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数学
5.4 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
5.5 小结
第六章
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何时及如何达到
6.1 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是何时达到的?
非教师组对四个专题的掌握
6.2 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它是如何达到的?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同时强调教师知识和学生学习
7.2 加强教师研究学校数学与研究如何教之间的互动
7.3 重新审视教师职前教育
7.4 理解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在改革中的作用
7.5 理解改革的关键:无论课堂互动的形式如何,
都必须关注实质性的数学
附录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可取之处,有耐心愿意读书的家长读后会对辅导孩子小学数学有启发

评分

不是很适合教学菜鸟。

评分

论证严谨,值得一读,工作多年后,再从头复习一边数学,读了此书,很有收获

评分

论证严谨,值得一读,工作多年后,再从头复习一边数学,读了此书,很有收获

评分

谢谢尘的推荐,下面是他的推荐语,我看完了有同感:“以四个知识点切入,详细对比了中美数学教师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教学上存在的差异。有理有据,贴近教学实际。单独的数学概念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数学体系中的环节,与其他概念相互联系,彼此贯通。教师只有在更深一层掌握了这个体系,才能清晰连贯,简洁精要的为学生传道解惑。受益匪浅,严重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