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1954》以翔實的史料,全麵地描述瞭1954年鞦《紅樓夢》研究批判運動發生的前因後果。實際上,這是一場連環套式的大運動,由幾個彼此聯係卻又各自獨立的小運動組成,可謂“戲中有戲,山黑套山”。如此豐富復雜的內容,要用一個名掌準確簡練地涵藍它,委實很難。作者著意敘寫瞭知識分子群體在這場運動中的錶現。麵對曆史的狂潮,人性的復雜與個人命運的不可捉摸,錶現得淋灕盡緻。而運動規模的越來越大,鬥爭手段花樣翻新,與知識分子階層的積極參與,又是密不可分的。
孫玉明,男,漢族,1961年生,山東省諸城市人。1983年7月畢業於山東大學外文係,文學學士。1989年6月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係,文學碩士。2004年11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文學博士。 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紅樓夢學會秘書長,《<紅樓夢>學刊》副主編。
说实在的,我一直非常想看这本书的实体版,所以守着PDF守到现在才如愿以偿。 书本身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之处,作者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或者干脆说是有点偷懒的角度切入了红学风波最恶的年头,用史料堆砌出一幅全景图。在中国,红学一向是一门血红色的学问,不论你的初衷多么美好...
評分1954年,两个小人物的一篇文章导致了一场思想战线的运动----批判《红楼梦研究》运动。这场运动虽然没有其后一连串运动的排山倒海,触及身体,但也规巨大,气势非凡,之后运动中的许多术语已开始粉墨登场。 在这场运动中,形形色色的人们随风起舞,也不能不随风起舞: 首当其冲...
評分某个时期沉迷红学探秘 又或某个阶段醉心政治话题 但是却不曾想过政治文化会混为一谈 更想不到因为一部 红楼梦 而引发了共和国的第一次文化运动 本来文学与政治是互不相干的 但是从不知那天开始 一切的文学艺术都是在为政治服务了 很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 极不幸的政治...
評分说实在的,我一直非常想看这本书的实体版,所以守着PDF守到现在才如愿以偿。 书本身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之处,作者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或者干脆说是有点偷懒的角度切入了红学风波最恶的年头,用史料堆砌出一幅全景图。在中国,红学一向是一门血红色的学问,不论你的初衷多么美好...
評分某个时期沉迷红学探秘 又或某个阶段醉心政治话题 但是却不曾想过政治文化会混为一谈 更想不到因为一部 红楼梦 而引发了共和国的第一次文化运动 本来文学与政治是互不相干的 但是从不知那天开始 一切的文学艺术都是在为政治服务了 很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 极不幸的政治...
作者其實是有學術功底的,看瞭資料發現果然他碩博階段在南開和北師的中文係就讀……他的長處在於對史實的辨析和判斷,但此書的寫作卻缺乏鮮明的核心,布局太過散亂,有大量篇幅脫離瞭1954,和標題直指那一年有不小齣入。
评分還是鬍適說得好,大陸既沒有說話的自由,也沒有不說話的自由。
评分平心而論,在當時特定的曆史時期下,對學界所存在的“鬍適的幽靈”進行批判,一定程度上而言確實有其必要性,然而政治傢的深慮和冷酷畢竟和天真的文人不同,事情最終失控以至於演變成連環的政治風波,這到底是誰之責任呢,令人深思。
评分作者其實是有學術功底的,看瞭資料發現果然他碩博階段在南開和北師的中文係就讀……他的長處在於對史實的辨析和判斷,但此書的寫作卻缺乏鮮明的核心,布局太過散亂,有大量篇幅脫離瞭1954,和標題直指那一年有不小齣入。
评分當年“兩個小人物”李希凡和藍翎,炮轟俞平伯始末...也可作為最高統治者憑一己好惡擾亂天下的視點放大,“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後麵的重心慢慢轉移到鬍適身上,讓人由衷的感覺到鬍適有多牛逼....鬍適在中國學術界百年來得享大名,絕不是偶然,其人有太多超凡脫俗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